重阳节说·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0月4日是重阳节。重阳节前后,正是螃蟹膏满黄肥之时,因此重阳节另有吃螃蟹的习俗。唐代墨客殷尧藩纵然在病中还念兹在兹蟹的鲜味:“重阳开满菊花金,病起支床惜赏心。紫蟹霜肥秋纵好,绿醅蚁滑晚慵斟。”明朝江南才子唐伯虎说“左持蟹螯右持酒,不觉目前又重九。”都是重阳节吃螃蟹的最好例证。鲁迅曾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敬佩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那么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
民间传播有一种传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叫做巴解。
相传大禹治水期间,阳澄湖有一种夹人虫,长相凶险,每到夜晚就爬登陆边偷吃稻子,而且用那双强有力的钳子夹伤人。本地人非常恐惧但又无可怎样,只能用火把驱赶,但火把一熄灭,夹人虫又卷土重来。大禹来到江南治水,派壮士巴解督工,但夹人虫常常妨碍工程希望。巴解想出一个办法:在湖边挖沟。薄暮,夹人虫爬上来进入沟里,巴解用事先预备好的开水浇进去,夹人虫就被烫死了。一会儿,一阵微风吹来,巴解闻到一股从未体验过的香味,于是好奇地把夹人虫外壳剥开,香味扑鼻而来,于是壮着胆量咬了一口,发现味道鲜美,是难过的鲜味好菜。这个故事很快在阳澄湖地区传开了,于是人们再也不怕夹人虫,而是将其作为餐桌上的美食。
厥后各人为了感激巴解,便在“解”字的下面加了个“虫”字,然后将夹人虫称为“蟹”。
文史作家侯印国告诉记者,这个民间传说并无依据,古籍中也没有纪录这件事,大概是近当代有人根据“蟹”字创作出来的。究竟上,中国人很早就见过螃蟹,《庄子·秋水篇》中说“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意思是:回过头来看看水中的那些赤虫、小蟹和蝌蚪,没有谁能像我如许的快乐。);《国语》里也有“吴稻,蟹不遗种”(吴稻被蟹糟蹋得一点不剩)的笔墨,我们更认识的大概是《荀子·劝学》中的“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拜托者,专心躁也”,可见春秋战国时期,螃蟹已经是个常见的物种了。
我们见到的螃蟹都是八条腿,《荀子》里却说“六跪”(六只脚),为什么呢?侯印国说,缘故原由实在很简朴,就是其时的版本抄错了,后代版本一样平常为“八足”。《世说新语》里还纪录了一件趣事:东晋名臣蔡谟到了江南看到一只蟛蜞,大为惊喜,吟诵着《奉劝篇》里的“蟹有八足,加以二螯”,说这不就是传说中的螃蟹吗?立刻让人煮好了端上来,吃完上吐下泻。名士谢尚听了这事就讽刺他,“卿读《尔雅》不熟,几为《劝学》死”。用本日的明白话来说,就是“你欠好好读读辞书《尔雅》,弄明确螃蟹长啥样,读了《劝学》就随处乱吃,可不得吃死你吗!”
谢尚意思是,假如蔡谟熟读《尔雅》,就能在《释鱼》篇读到彭蜞的有关纪录,彭蜞固然也是“八足二螯”,但“似蟹而小”,跟螃蟹照旧有差异的。
侯印国说,从文献来看,最早吃螃蟹的有大概是周天子。在《周礼·天官冢宰第一》中说“庖人”这个官职必要负责“祭奠之好羞(馐)”,那这个用来祭奠的好馐有什么呢,东汉郑玄的注里说有“青州之蟹胥”,这种产自山东的蟹酱用于祭奠,有没有人吃就不知道了。《汲家周书》里说周成王时,海阳献蟹。但成王吃了没有,史无明文。整个先秦两汉,瞥见螃蟹的多,亲身动口吃螃蟹的就很少了。
现在可以找到的,关于“天下第一个吃螃蟹”的最早明白纪录的,只有东汉郭宪撰的《汉武洞冥记》(简称《洞冥记》)。其卷三有“善苑国尝贡一蟹,长九尺,有百足四螯,因名百足蟹。煮其壳胜于黄胶,亦谓之螯胶,胜凤喙之胶也。”善苑国是西域诸国之一,向汉武帝纳贡了一只大螃蟹,身长九尺,有一百个爪子。《洞冥记》记怪异之事,但有些质料,也有肯定学术代价,子女文人乐于采摭征引,但多数怪诞不经,这来自西域的螃蟹也算不得数。
固然史料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难以查考,但最爱吃螃蟹的名士,却有两人不得不提。其一是晋朝名士毕卓。《晋书·毕卓传》中说毕卓一生的愿望,就是:“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端,右手持羽觞,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一只手端起羽觞,一只手拿着蟹螯,人生之乐,莫过于此,这是多么洒脱的人生。厥后宋代苏轼的诗句“万斛船中着琼浆,与君一生长拍浮”,用的正是这个典故。另一个则是被后人推为“蟹仙”的李渔。他对螃蟹堪称痴迷,自称“终生一日皆不能忘之”,家人称他是“以蟹为命”。螃蟹代价贵,他吃的又多,囊中每每因之羞涩,于是乎每年不到螃蟹上市的时节,他就开始早早存钱,预备用来买螃蟹,这笔钱他叫做“买命钱”,他对螃蟹的痴迷可见一斑。
从史料来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概是周成王,也大概是汉武帝,但在民间,肯定早有品德尝过螃蟹的鲜味。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说“蟹是鲜味,大家喜好,无间南北,不分雅俗”,重阳节食蟹,合法当时。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