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在京举行,十年来北京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变化 ...
<p data-role="original-title" style="display:none">原标题: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在京举行,十年来北京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变化</p><p>中华环保世纪行2022年宣传活动11月4日在北京市举行。活动主题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用法治力量保护生态环境”。16家媒体对北京市大运河森林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进行了实地探访。</p>
<p>新京报记者全程参加宣传活动。北京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十年来,北京市污染防治力度空前,生态环境实现了历史性变化。绿色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p>
<p>据悉,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举办,从1993年起持续开展,为推动我国环境与生态保护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p>
<p><div align="center"></div></p>
<p><span>10月17日,北京,从北海公园遥望北京CBD,高层建筑尽收眼底。当日北京持续大风天气,大气扩散条件良好,能见度极佳,空气质量非常好。图/IC photo</span></p>
<p><strong>北京PM2.5年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63%以上</strong></p>
<p>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添介绍,十年来,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绿色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p>
<p>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十年来,北京市污染防治力度空前,生态环境实现了历史性变化: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63%以上;优良天数达到288天,占比接近八成,较2013年增加了将近四个月的好天气,蓝天底色更纯、含金量更足。</p>
<p>北京大气治理被联合国环境署评价为“北京奇迹”。联合国环境署表示,北京市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方面所做的努力为全球其他城市,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截至今年三季度末,PM2.5等四项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其中PM2.5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2%,空气质量在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中最优。</p>
<p>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1年Ⅰ类至Ⅲ类水质河长占比达75.2%,较2013年增加25.4个百分点;国、市考断面动态消除劣V类,“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自然美景逐步成为市民生活的背景。</p>
<p>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绿色低碳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2021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较2017年分别累计下降19%、21%以上,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排放强度为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p>
<p><strong>打好蓝天保卫战,北京一微克一微克地抠</strong></p>
<p>北京深化“一微克”行动,坚持一微克一微克地抠,一天一天地去争取,打好蓝天保卫战。完成三轮PM2.5来源解析,科学制定治理措施。提前实施机动车国Ⅵ(B)排放标准,启用更加严格的“京6B”油品标准,从源头减少移动源排放。从修订产业目录到末端深度治理,全链条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实行扬尘治理综合监管新模式,下足“绣花”功夫,坚持“以克论净”,城市清洁程度明显提升。</p>
<p>以“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为目标,北京完成三轮城乡水环境治理,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8%;系统推进入河排污口分类分级监管,整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新凤河生态修复实践”入选生态环境部典型工程案例。密云水库最大蓄水量超35亿立方米,市域内五大河流26年来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河湖生态逐步复苏,黑鳍鳈、水毛茛等清洁指示水生动植物从山区扩展到平原河流。</p>
<p>以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为底线,北京系统推进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地”监管,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严格农用地安全利用,持续深化耕地分类管理,切实保障食用农产品安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建立污染地块“遥感监测+网格巡查+环境执法”监管体系,强化受污染建设用地全过程环境管理,原东方化工厂变身“城市绿肺”、首钢老工业区转型奥运场地,在全国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p>
<p><strong>签订实施两轮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协议</strong></p>
<p>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个率先突破重点领域之一,三地齐心协力、联防联控、共建共享,实现了“1+1+1>3”的效果。</p>
<p>据介绍,北京先后签订实施京津冀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以大气、水污染防治为重点领域,不断完善信息共享、联动执法、联合应急等机制。北京连续五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冬奥蓝”“1微克蓝”等受到国内外广泛赞誉。</p>
<p>签订实施两轮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上游“三区两市”建成保水共同体;建立白洋淀流域跨省(市)界合作机制,支持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建设。区域携手兑现“碳中和”的冬奥承诺,“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绿色“双奥之城”成为北京一张新名片。</p>
<p>此外,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北京组建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出台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规定、深入打好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等,开展市级生态环保督察,不断压实职责。</p>
<p>新京报记者 吴为</p>
<p>编辑 陈静 校对 赵琳</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