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投资运作体系,重塑理财公司投资能力
<p data-role="original-title" style="display:none">原标题:解构投资运作体系,重塑理财公司投资能力</p><p class="ql-align-center"><div align="center"></div></p>
<p class="ql-align-justify">银行理财公司发展已近四年,资产规模稳步持续壮大,已成为大资管行业中的一支新秀。面对市场环境波动、竞争逐步加剧的现状,“投资能力”成为理财公司有效应对多重外部挑战、抢占市场份额、实现资产规模跃迁的核心竞争力。</p>
<p class="ql-align-justify">公募基金通常搭建以“明星投资经理”为核心的投资运作体系,重视投资人员能力与素质的提升。进一步探索公募基金成熟经验时不难发现,头部公募基金通常已具备成熟高效的投资运作体系,从合理顺畅的投资流程设计,到贴合高效的投资工具应用,为投资经理发挥出自身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借鉴公募基金的成功经验,理财公司在提升投资团队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应以<strong>构建投资运作通道、搭建投资基础设施、挖掘投资专项场景三大视角切入,</strong>实现投资团队的持续赋能和理财公司的投资效果提升。</p>
<p class="ql-align-center"><div align="center"></div></p>
<h1><strong>清晰界定职责、明确操作流程、完善信息化支持,打通投资运作通道,保障投资运作信息的有效及时沟通</strong></h1>
<p>投资指令的快速准确执行需要投资团队、交易团队与运营团队的通力协作,这使得理财公司可以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上抓住机遇、实现价值回报。然而,由于成立时间较短、业务变化快、投资运作机制尚未捋顺等原因,部分理财公司逐渐暴露投资运作流程中潜在的操作风险,操作失误、信息传递不准确等问题时有发生。理财公司应化被动为主动,从<strong>“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strong>等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投资运作能力,以保障<strong>投资指令在多部门、多岗位间得到准确、快速地流转、执行、记录,</strong>为投资执行提供有效支持。</p>
<p class="ql-align-center"><div align="center"></div></p>
<p><strong>“谁来干”?</strong></p>
<p>理财公司应<strong>清晰界定投资团队、交易团队、运营团队间的职责分工,</strong>及时发现管理职责空白、管理职责重复等情形,避免由于团队、岗位间相互推诿而造成效率低下。针对账户开立、资管产品要素录入、投资指令审核、资金划转确认等常见争议职责,理财公司应结合各团队定位明确分工,<strong>通过人员补充、外包补位、系统代替人工等方式,</strong>确保职责有效落地。</p>
<p><strong>“干什么”?</strong></p>
<p>理财公司应<strong>构建无断点、无交叉、无重复的“投资决策-交易执行-运营清算”流程,</strong>确保操作要求清晰明确、信息流转准确高效。<strong>一方面应关注团队间的信息衔接,</strong>通过<strong>结构化信息、标准化模板</strong>等方式进行对接,避免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另一方面应<strong>关注同一部门内不同岗位间衔接,</strong>通过<strong>信息共享、并行流转</strong>等方式,避免出现信息错配。</p>
<p><strong>“怎么干”?</strong></p>
<p>理财公司可<strong>通过信息化手段,逐步实现投资运作全流程的线上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短期可重点关注操作规范,以实现“流程线上化”为目标,</strong>保证投资信息准确、快速传递;<strong>中期可重点关注效率提升,以实现“流程自动化”为目标,</strong>如实现对交易价格偏离进行计算、外部估值结果进行对接核对等,支持投资信息的准确传递;<strong>远期可重点关注数据挖掘与利用,以实现“流程智能化”为目标,</strong>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光学字符识别(OCR)等技术手段,实现部分审核、分析、决策工作由系统代替人工,全面提升管理时效性及准确性。</p>
<h1><strong>以投资研究一体、风险管控及时、归因结果应用为目标,构建三大投资基础设施,全流程、端到端赋能投资团队</strong></h1>
<p>在目前外部市场不稳定、“破净”大规模发生的情况下,理财公司应重视研究能力、风控体系、归因方法的持续建设,使投资团队“能投”、“敢投”,为理财资金稳健投资提供有力保障。<strong>理财公司应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构建三大投资基础设施。</strong></p>
<p class="ql-align-center"><div align="center"></div></p>
<p><strong> 在事前,以投资研究一体互信为目标。</strong></p>
<p>理财公司应关注研究能力对投资团队的赋能,使研究方向符合投资团队思路、在研究过程中与投资团队密切沟通、令研究结果能够为投资团队所用。<strong>在研究方向上,</strong>以“覆盖全面、重点突出”为思路,基于内外部现有资源开展研究,综合选取外部调研、卖方购买、投资模拟等方法,提升研究能力;<strong>在研究过程中,</strong>以“密切交流、充分沟通”为思路,根据研究经验、个人兴趣、投资策略等对研究人员及投资人员进行分组,在研究员和投资经理之间形成高效互动和双向反馈的沟通机制;<strong>在研究结果上,</strong>以“清晰、有效、可用”为思路,结合投资需求,动态调整输出形式,确保研究结果与投资紧密结合。</p>
<p><strong>在事中,以风险管控及时有效为目标。</strong></p>
<p>以“底线思维”为核心,构建风险监测机制与风险处置机制的双循环。<strong>一方面,建立覆盖合规视角和风险视角的监测指标体系,</strong>包括但不限于主体/行业/区域集中度、流动性资产占比、杠杆率、综合收益回撤比等,进行及时监测与反馈沟通,给予投资团队灵活的决策空间,进行风险与收益的有效博弈;<strong>另一方面,以合规与资金安全为红线构建风险处置体系,</strong>对于触犯监管红线以及止损底线的情况,及时干预介入,有效处置风险,保障理财资金稳健投资。</p>
<p><strong>在事后,以归因结果全面应用为目标。</strong></p>
<p>理财公司应构建净值分析与业绩归因工具与应用机制,<strong>一方面选择适用的业绩归因方法,</strong>实现对投资业绩贡献的准确溯源,分析不同资产类型对组合收益的贡献度;<strong>另一方面及时应用归因结果,</strong>对投资组合管理提供调整建议、有效支持投资方向优化的同时,横向比较不同投资人员、投资产品投资收益与投资稳定性。</p>
<h1><strong>定位重点投资场景,针对性补齐能力短板,差异化构建核心优势,实现多样化竞争市场下的有效转型</strong></h1>
<p>自银行理财公司面世,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养老三支柱逐步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时代主题层出不穷。在积极应对行业变革、抓住创新机遇的同时,理财公司应依附机构资源优势,围绕专项投资场景纵深挖掘价值收益,为业务转型和产品创新打造基础。</p>
<p><strong>场景一:权益投资</strong></p>
<p>目前较多理财公司权益研究与投资能力薄弱,直接投资能力不足。面对净值化落地后与资管同业的激烈竞争,理财公司应进一步夯实权益直接投资能力,<strong>从加强行业研究覆盖度、补齐权益投资团队及交易团队、明确估值方法、建立权益投资市场风险监控指标、优化系统功能支持投资流程流转等,</strong>逐步完善权益直接投资能力,逐步摆脱对外部机构的依赖,整体提升公司发展潜力及竞争力。</p>
<p><strong>场景二:养老理财</strong></p>
<p>随着养老理财试点的不断扩大,如何对养老理财产品的投资运作进行管理已成为较多理财公司的重点课题。理财公司应结合<strong>养老理财产品周期较长、对资金安全性和收益双重要求较高的特点,对养老理财产品开展差异性风险管理,</strong>包括但不限于:结合客户特点进行精细化资产配置,通过引入平滑基金、设定止盈止损标准等机制管控风险,设立中长期收益的绩效考核标准等激励投资团队,在满足日趋扩张的养老投资需求的同时扩大影响力。</p>
<p><strong>场景三:委外投资</strong></p>
<p>由于账户多级托管尚未实施、权益投资能力尚不完善,较多理财公司与其他资管机构合作,以期在补全自身短板的同时,学习提升自身能力。因此,如何对合作机构进行全面、规范、有效的管理是理财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理财公司应关注监管要求,从机构<strong>准入与审批、存续期管理、利益冲突防范、信息披露、退出机制等方面,</strong>建立合作机构全流程管理机制,加强对合作机构的风险防控。</p>
<p><strong>毕马威长期深耕资管行业,对资管行业有着深入的理解。自银行理财公司诞生以来,毕马威积极参与行业沟通,为超过半数的理财公司(含筹建)提供专业服务。未来,毕马威将持续服务理财公司,共同营造良性行业生态,助推理财行业高质量发展。</strong></p>
<p>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p>
<p>©2023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毕马威国际”)相关联。毕马威国际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