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来自深夜车站、前后打磨90稿,周天如何写出《夜途》 ...
小提琴协奏曲《夜途》的灵感来自深夜的车站。有一晚从杭州搭车去上海,作曲家周天眼看着人来人往,有人踏上旅途,有人奔向归途,突然有了创作的想法。8月26日-28日,这部历时三年多时间打磨、前后修改了90多稿的委约新作,将在第三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的“决赛选手音乐会”上奏响。
作曲家周天
受疫情影响,本届比赛的决赛不再通过竞技比拼进行名次评定,而是以线上音乐会的形式,让六位“未来之星”尽显音乐才华。届时,来自中国、日本、法国、德国、美国的六位选手,将在六座城市的云端现身,分别演奏《夜途》。
面对赛制的改变,周天认为,这是非常状态下组委会寻找到的最优解决办法,“大家没法来上海竞技,在音乐嘉年华里展现自己的音乐才华,很有创意。”
周天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资料图
从何占豪、陈钢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到陈其钢的《悲喜同源》,再到周天的《夜途》,自比赛创办,斯特恩小提琴赛一直在大力推广、大力挖掘中国作品。
现年41岁的周天出生于杭州、目前定居于美国,是首位获得格莱美奖最佳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奖提名的华人作曲家。2019年年初,周天收到了来自斯特恩小提琴赛的委约邀请。
《夜途》从一个深夜的车站得到灵感,用三个乐章描绘了充满光明与希望的三个夜间片段。在这部为小提琴和交响乐团而作的协奏曲里,周天希望展现二者碰撞的三种不同状态——协奏、合奏、竞奏。
为了帮助选手走近《夜途》,周天曾应组委会要求,列一个“灵感清单”,内含美国画家爱德华·霍普的画作《夜游者》、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所作组曲《在户外》里的“夜之声”、华彦钧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以及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的音乐录音,包罗万象。
“《夜途》是一部具有国际音乐语境的作品,选手要想演奏好,不仅需要了解中国文化,还需要一个全面的、国际的视野。”相较《梁祝》和《悲喜同源》里描写的古典中国,周天形容,《夜途》聚焦的是现代中国,一个地球村状态之下、与国际接轨、和世界融合的中国。
“不同的人演奏它、聆听它,会产生不一样的共鸣,可能听到自己过往的一段缩影,或勾起一段夜间旅行的回忆。”他说。
六强选手。
决赛名单出炉、六强选手诞生后,周天对他们一一进行了深度了解,很快决定提高作品的难度。
“他们的水平非常高,我不需要写得那么‘安全’,应该更加大胆,放开手脚,充分释放他们的技术潜力和音乐内涵。”在周天看来,作曲家写委约作品,就像设计师为客人设计衣服,应该为对方量身定制。
在原计划里,六位选手都要来上海竞技比拼,分别和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夜途》。如今赛制改变,他们的演奏方式也有了变化,需在当地寻找钢琴伴奏进行二重奏并录制视频,周天也应时而动,在原作基础上改出一个二重奏版本。
赛制变了之后,周天和选手的关系也变了——他不用因为担心公平问题,藏身于幕后,可以走到台前,主动和他们交流,帮助他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隔着网线,六位选手踊跃提问,积极试奏。美国选手李襄琳和钢琴伴奏身在密歇根,和周天离得近,特邀他听现场,为此,他专程驱车40多分钟去听演奏。
《夜途》的结尾非常戏剧化,乐声慢慢放轻,最后一刻骤响,有选手问他为什么这样处理,“就像我们看了一整晚烟火,最后一朵烟火升空,久久没绽放,正奇怪呢,它突然绽放了。”周天解释完后,选手恍然大悟。
不过,面对种种细节追问,周天并未事无巨细地解答,而是藏了一半,保留了很多想象空间,“因为音乐最有意思的是它的抽象。”
周天建议大家,平时怎么演奏柴可夫斯基、西贝柳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就怎样理解《夜途》,“我不是革命型的作曲家,而是演进型的作曲家,我的作品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传承发展的。”说完这句话,有选手马上领悟,将自己演奏那些伟大协奏曲的经验和拉法用在《夜途》上,拉出来的音乐很快不一样了。
周天和余隆、上海交响乐团排练。 资料图
因为疫情带来的种种停滞,《夜途》也是周天打磨时间最长的一部作品。
他从小在小提琴环绕的环境里长大。父亲是作曲家,会拉小提琴。学钢琴之前,他也学过小提琴。一路走到现在,他的身边遍布着擅拉小提琴的朋友。
要对最熟悉的一件乐器下手,周天坦承,压力挺大。细细打磨的过程中,他前后改了90多稿,包括最开始为小提琴和交响乐团而作的协奏曲版、后来为小提琴和钢琴二重奏而改的室内乐版,以及根据六位选手水平提高难度,“这是一个漫长而享受的过程。”
“一旦定稿,尤其首演后,我很少再大刀阔斧地改。”周天笑说,自己不是一个纠结的反复的人,一定会在作品第一次排练前,脑洞尽开,尽量把所有问题想清楚,把每个细节安排好——这是作曲家的责任。
作品写完后,周天一度很纠结,要不要取《夜途》这个标题?这是他的第二部小提琴协奏曲,在原本的设想里,它就叫《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十分抽象,因为绝对音乐占比很重,他不希望观众被标题和音乐背后的故事抢走注意力。
“在绝对音乐和用音乐讲故事之间取得平衡,这样的作品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周天对自己有要求,音乐够好,再取标题,才是锦上添花。
写作过程中,周天也很注重抒情和炫技的平衡。在他看来,一部能站得住脚的小提琴协奏曲,不能全是歌唱性的抒情,也不能全是紧绷的炫技,如此才能吸引世界各地的演奏者。他有自信,《夜途》的生命力能超越比赛的一时一地而存在。
今秋11月,在上海交响乐团的新乐季,《夜途》将回到原始状态,由六强选手之一的林瑞沣和上海交响乐团联袂上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