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余韵,墨香四溢
为了推动普通话在偏远乡村的推广与普及,江苏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普”润乡村 “语”桥筑梦推普实践团前往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西邵乡开展了系列推普活动。为让孩子们有更坚实的普通话基础,实践团成员开展了朗诵比赛、书法课程等一系列推普活动,在竞争、合作中让孩子们帮助孩子们扫除语言障碍,实现更好的沟通、交流。
在朗诵比赛前,实践团成员为孩子们讲述朗读技巧,并通过朗诵视频和实践团成员亲自朗诵的形式,将朗诵技巧用于实践中展现,让孩子们更好的去了解朗诵的技巧,孩子们充分的认识到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及说普通话的好处。
经过一周的准备,孩子们在朗诵比赛中大放异彩。
《假如风是有颜色的》诗歌朗诵中,孩子们仿佛化身为自然界的小小探索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将四季之风描绘得五彩斑斓。春天的风被赋予了温柔的绿意,夏日的风则带着炽热的金黄,秋风中夹杂着收获的橙黄与宁静的湛蓝,而冬风则以它独有的洁白,诉说着寒冷中的纯净与希望。孩子们的声音中,不仅传递了季节更迭的信息,更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
紧接着的《教师颂》朗诵,则将现场氛围推向了另一个高潮。孩子们用他们最真挚的情感,向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表达了最深的敬意和感激。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语,如同清泉般滋润着每位老师的心田,也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孩子们虽然语言尚显青涩,但那份纯真的感激之情却如此真挚动人,让人感受到了语言的力量和教育的温暖。
在系列书法课中,实践团成员积极投身推普活动,设计一系列书法课程,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提升乡村儿童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课堂上,实践团成员首先强调了写字姿势的重要性,随后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基本笔画的书写要点,同学们在细心纠正下,纷纷调整自己的坐姿与握笔方式,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同学们了解到书法中的坚持不懈、熟能生巧,同时培养了同学们对书法的兴趣,增强了学生们的文化自信。
在谈到如何写好字时,实践成员们的话语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写字,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修行。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练习,不断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记住,只要你们坚持不懈,一定能够看到自己的字发生质的变化。”团队成员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激发了他们学习书法的热情和决心。
在书法比赛中孩子们挥动自己手中的毛笔,在宣纸上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篇章。书法比赛不仅让同学们领略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培养了他们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相信这些同学们定能继续秉承“‘普’润乡村 ‘语’桥筑梦”推普实践团的教诲,用手中的毛笔书写出更加辉煌的人生篇章。
江苏大学“‘普’润乡村 ‘语’桥筑梦”推普实践团勇担使命、奋发有为,巧妙地将科普小视频、朗读、小游戏等能够吸引孩子们兴趣的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了课程中,成功的开展了一系列的推普课程。孩子们也在课堂上积极的配合、朗读,在朗读、书写中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自信心和归属感,更为后续深入的教育交流铺设了坚实的语言基石。普通话作为共同语言的力量,它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心与心的距离,让知识与爱心的传递更加顺畅无阻。(图片由汪文丽 张雨授权发布)
【责任编辑:舒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