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最早的生态环境保护法:《田律》

2022-8-8 08: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5| 评论: 0

摘要: 我国历朝历代都曾立下严苛的环保法度,相传早在3100多年前的周朝就推出了具有环保思想的《伐崇令》,不仅如此,早在上古时期,还出现了最早的管理山川林泽的部门——虞,而说到目前考古发现最早、最完整的环保法,必 ...
我国历朝历代都曾立下严苛的环保法度,相传早在3100多年前的周朝就推出了具有环保思想的《伐崇令》,不仅如此,早在上古时期,还出现了最早的管理山川林泽的部门——虞,而说到目前考古发现最早、最完整的环保法,必须要说一说秦简十八律当中的“田律”。


1975年,专家在湖北墓中发现了一部重要的竹简,发现的这个竹简叫做《田律》,《田律》大概分为六部分,记录的是秦朝的法律,主要的就是关于农田林牧渔粮食等项的法令,规定了要及时的汇报降雨量和规定了什么时候可以打鱼,标注了什么时候又是鱼的繁衍期而禁止打鱼,植物的保护措施和砍伐规定,还有让下水道不堵塞的严格规定等,如"入顷刍稾,以其受田之数,无豤(垦)不豤(垦),顷入刍三石、稾二石。
按照现在的观点来看,《田律》中的各种规定和我们现在的《生态环境保护法》里的条例都很像,就这样的推理的话此次发现的《田律》算得上是我国的第一部环境保护法类的书籍,按照年份推算,这不仅仅是在我国,就算是放到了世界,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从这部《田律》中我们也可以知道,原来我们的祖先早就已了解到环境的保护的重要性,并且已经开始为以后的发展做出了长远的打算。
“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保护好了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绿色产业才能行稳致远,绿水青山才能变成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积淀丰厚、博大精深,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理论滋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直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共产党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行动纲领的执政党。党的十九大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首次写入党章,并在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一个国家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见,必将引领着中国发展迈向新境界。美丽中国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 黑ICP备2023000012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8 22:15 , Processed in 0.63648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