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崔小尹:奥地利酒庄行 23——采收在Hannes Sabathi

2022-8-12 16:41| 发布者: 尹子| 查看: 89| 评论: 0|来自: 乐酒客

摘要: 2016年10月5日 星期三酒庄远处的天边,朝霞刚露,火红的煞是美丽,远处的山影依然朦胧,但是Hannnes的母亲Anna已经跟我们准备好了早餐。早餐过后,Hannes开车送我们去葡萄园,园地里,来自斯诺文利亚的采收工人己经 ...

2016年10月5日 星期三



酒庄远处的天边,朝霞刚露,火红的煞是美丽,远处的山影依然朦胧,但是Hannnes的母亲Anna已经跟我们准备好了早餐。



早餐过后,Hannes开车送我们去葡萄园,园地里,来自斯诺文利亚的采收工人己经工作了好久一会儿,他们都是日出而劳,日落而作。


与Groszer Wein相比,Hannes的采收团队是个宠大的队伍,20多个采收工,两人一排,从头至尾采收,Franz开着叉车穿行在不同的葡萄行之间收集采收后的葡萄,大家分工劳动。



今天采收的这片葡萄园位于山坡中段,上下都被树森包围着,清晨的葡萄园满是露珠,此时的气温极低,大约5、6度的样子,只采摘一小会儿,鞋子便被打湿,手指头已经麻木,只是机械地重复着摘、剪、挑的工作。Hannes家的葡萄颗粒均匀,粒料饱满,没有受冰雹的影响,不过仍有一些发霉的葡萄,这些在采收时就需要去掉,省去在酒庄的挑选工作。



与Eisenberg不同,这里的葡萄园都是一大片一大片连在一起,同一品种的种植面积要大的多。早上采收的这块田叫Woodvine Gard,大约1公顷,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儿采收便完成了。换下一块田,终于可以沐浴在阳光,为我僵硬的四肢加加温。


Woodvine Gard采用常见的VSP整形,旁边刚刚晒到阳光的另一块葡萄田Kranachberg却完全是另一个形式,两个葡萄藤背靠分开延伸到两边,藤架搭得高高的,许多葡萄串都要垫起脚尖才能剪到。后来Hannes介绍,这是50多年前一位葡萄酒农发明出来防止葡萄过于潮湿的, 不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留下的都是一些老藤。



这些葡萄田的坡度都很陡斜,超过45度,在由上自下采收的时候,我脚下一滑,居然摔了一脚,不过Franz说这并不是他们最陡的葡萄园,在另一个村子的葡萄园,有些坡度超过70度,我想我绝对不要去那块葡萄园里采收。


午饭后,采收阵地转移到另一片稍平缓的田Jagerberg,这是一块面积超过3公顷的田,从山脚一至到山顶,远远望去仿佛延伸到了蓝天门。


这块产区的种植历史并不长,50、60年前,许多农场主开始尝试着酿造自己喝的酒,酒酿得好渐渐有了些名气,常常会有来讨酒喝的,多少也会付些钱,于是有些农场主便开了Buschenschank卖自己家酿的酒和一些手工食品,逐渐地,有些Buschenschank开始专注于酿酒,也许是气候和地形的缘故,这里的葡萄酒慢慢地开始有了名气,更多地农场主在自己家的草场里种上葡萄。



在Hannes家帮工的Thomas正在尝试着将自己家草场改为葡萄园,成为新一代的酒庄庄主,他不想继续祖辈的生活,想让自己的生活与上一辈有一些不同。去年和今年他分别在自己家的草场里各开辟了1公顷的葡萄园,明年便可以喝到Thomas家的第一桶酒,新的葡萄园通常在第三年产生收获。


采收一直进行到太阳下山,我的手套又被葡萄汁浸湿,失去阳光的温暖,双手又开始瑟瑟发抖,还好今天的采收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收拾好采收工具,斯洛文利亚工人也开始互相告别准备回家,走之前一位中年大婶拿出她自带的葡萄烈酒与大家分享,我也被分到一小杯,好烈!不过大家都喝得欢快,这是劳动一天之后的奖赏。下班之后喝一杯,让一天的辛劳散去,这正是酒精的意义,也是葡萄酒诞生的起因。


酒庄里,今天采收的葡萄全部被存放在一起,压榨是晚饭后的工作。


今天采收的三种葡萄Muskateller、Pinot Blanc、Chardonnay需要分开浸泡,压榨。不过这些葡萄都不进行除梗这道工续,直接整串破碎然后连皮带梗浸渍6-12个小时不等。


带梗浸渍是Hannes自2015才开始使用的新方法,而且只用于这三种葡萄,其余的如Welschriesling这类以果香,清雅为主的葡萄仍是遵巡传统,去梗、破皮,浸渍。


问Hannes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他说要喝过才知道。我心中酒虫开始翻滚,好期待……


这次访问Hannes Sabathi,真是收获多多,对于酿酒这项工作,他总是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创新,让葡萄酒的世界变得更有趣。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 黑ICP备2023000012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5 06:30 , Processed in 0.60627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