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邱彬彬:“后浪”养成记

2022-11-7 10:1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6| 评论: 0

摘要: 人物介绍|PROFILE邱彬彬长江商学院MBA《后浪:跑赢不确定的未来》作者“网瘾少年”“少年黑客”“95后作家”“14岁创办网站”“18岁入职互联网大厂”“福布斯U30”......生于1996年的邱彬彬身上有太多堪称传奇的标 ...


人物介绍|PROFILE

邱彬彬长江商学院MBA《后浪:跑赢不确定的未来》作者
“网瘾少年”“少年黑客”“95后作家”“14岁创办网站”“18岁入职互联网大厂”“福布斯U30”......生于1996年的邱彬彬身上有太多堪称传奇的标签和经历。而接触越多、交谈越深,我们也发现邱彬彬身上越多奇妙、丰富的化学反应,这一切,都正深刻地影响着他的人生轨迹。
01 社会活动家 “我的朋友们说我是社会活动家”,邱彬彬笑着,乐于接受朋友们对自己的评价。
初次见面,邱彬彬戴着黑边眼镜,穿着蓝色卫衣,电脑架在腿上,双手在键盘上匆忙飞舞,就像一线城市里随处可见的普通年轻打工人。


但是,如果听邱彬彬多聊聊他的朋友圈和近期的社交活动,似乎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个只有26岁、靠自己打拼的青年。不论是商界、金融界还是文化圈、媒体圈,从00后到60后,邱彬彬的友人们分布在跨度不小的各行各业、各个年龄层,其中不乏知名企业的创始人、CEO。
他不掩饰自己对于社交的兴趣。在他看来,与不同的人聊天,听听对方的故事和想法,与志同道合者交朋友,是切换熟悉语境、拓宽认知视角的有趣方式。这似乎也正好契合他身上某些出众的社交天赋,在朋友眼里,他外向、直爽、健谈,总能从积极的一面理解问题。在我们交谈时,他会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也会在认真听完你说的话后,直接表达他的欣赏和认可,
“ 我觉得你是一个特别有情怀的人 。”
邱彬彬的故事被许多媒体报道过,他在其中反复提及几个人的名字,称他们为自己的伯乐。乍一听,这像是努力奋斗终于脱颖而出被大佬看见的俗套励志剧情,细究起来,我们发现,他的经历里其实有好几个化被动为主动的关键节点,这些节点像闯关游戏里的倍速箭头,成为了他总是领先于人的助推器。
在商业思维的层面,邱彬彬早早表现出超乎同龄人的成熟与大胆。2009年,在周围人的建议和帮助下,时年14岁的邱彬彬搭建起对他后续人生产生深远影响的第一个网站——零度安全网。网站搭好后,他想出各种各样的途径去运营、维护和推广,比如自己出教程,放到头部的黑客网站引流;和其他站长交换友情链接,互导资源;吸引“为爱发电”的大学生KOL。他还建了一些分享交流群,无师自通地造出PC时代“私域”的雏形。
那时“微博”还有腾讯的一片天地,乐衷于社交的邱彬彬一定不会错过在微博社交的机会,他顺藤摸瓜,找到了当时负责微博业务的党金,主动递上自己的资料,和已知的对方全部信息,包括对方的领导和所在部门,最后提出希望给头像“+v”认证的诉求。党金看着邱彬彬的真实年龄和他呈现出的气质,陷入沉思,直接承诺了邱彬彬去腾讯实习的机会,这也是他后来高中未毕业就入职腾讯实习的起点。
高中的邱彬彬通过互联网主动接触了更多看似遥远的人,大多是长辈。当周围人以统一姿势埋入书本和考试,他在筹备自己做一个企业人物专访集,并成功邀约到了福建企业家林其锋,约访后在个人公众号上发表《专访林其锋:八年磨砺 做专业体检平台》。


我们有些惊讶:“你以自己一个高中生的名义去采访吗?”邱彬彬答道:
“ 我没有把自己定位成一个高中生,那样很多东西都会被限制住。我只觉得我是一个愿意去跟这些企业家聊天的人,也是一个互联网人,我有意愿也有能力去做更多的连接。”
02 除了鲜花和掌声 因为几个大的人生跳跃,邱彬彬被人们识别、记住,就像每个人的简历所极力呈现和追求的那样。但你我皆知,真实的人生不会一路光亮顺遂,除了鲜花和掌声,还有太多的失落、无助和挣扎藏在暗处的角落,只能各自默默消化。在这个阳光活泼的大男孩身上,我们能觉察出柔软、复杂、小心翼翼的一面,但也许正因为足够复杂,一切才如此动人。
邱彬彬最近参与了一档求职综艺节目《求职高手》,年轻的求职者们走上舞台,竭力展示和表达自己,以赢得台下评委席老板们的青睐和offer,邱彬彬便坐在老板团评委席中。节目里,邱彬彬要么以冷静克制的语气做选手点评,要么按节目机制简短表示“留下”或“退出”。节目外,他却告诉我们,综艺录了两天,他也几乎哭了两天。


触发情绪开关的原因很简单,当选手们讲述自己的遭遇和坚持时,邱彬彬感同身受。
比如家庭的境况。邱彬彬小时候生活在福建农村,家庭的变故让整个家陷进入不敷出的状态。在最艰难的一段日子里,母亲甚至狠心离开了家,几年后才重新出现在邱彬彬的生活,没过多久两人便离婚了,分开后也并未很好地处理与儿子的关系。这些记忆都烙印在了虽然年幼却已有意识的邱彬彬心底。
邱彬彬明白这些缺席的情感支持和依赖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有多重要,当回溯自己性格和价值观养成的过程,他总能看见父母和家庭在其中的影响。正因此,他更能体会那些同样在照护和关爱不够完整的家庭中长大的小孩,也愿意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也许是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他人撑伞。邱彬彬记得高中时发生的一件小事,某天晚上他下课后已经十点多了,没吃晚饭,就去德克士买了一份套餐。这时,路边走来一对抱着小孩的夫妻,神情凄苦地问他能不能给点钱。本来也没多少零花钱的邱彬彬看着那个小孩,穿着破旧衣服,又瘦又小,大概很久都营养不良,心一软,把手里的德克士给了他。实在太饿,邱彬彬转头又去买了一份德克士套餐,心里还盘算着,再路过那对夫妻的时候把自己剩下的钱也交给他们。
“ 他们不在那了,我后来觉得我可能是被骗了”,邱彬彬笑着说,“但也没事儿,因为你知道吗?那个小孩子看起来真的蛮可怜。”
除了家庭,同样让邱彬彬十分感慨的,还有那些年轻选手们对梦想的坚持和付出。相比于绝大多数小镇青年的成长路径,邱彬彬可以算是少见的“异类”,在毕业生们纷纷纠结“读研还是工作”的当下,他的纠结似乎显得更“前沿”——“高考还是工作”?顶着家里施加的巨大压力,他放弃了前者。
但是,这不是年少轻狂或幸存者偏差的故事。
“ 很多人只看到了我放弃高考、选择辍学,却没有看到我在持续学习,我始终相信学历不等于学习力。”
邱彬彬坦然地脱口而出。工作后,邱彬彬立即报名自考,花两年时间考读完了专科、本科共27门科目,最终取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士学位,之后又报名了长江商学院MBA。在专本连读的两年时间里,他几乎没有任何节假日,考试月里通宵学习背书也是常态。


其实,工作机会和学历,他都没有放弃,只是结合自身条件选了一条他可以领先且能够掌控的途径。他以轻松甚至调侃的语气讲起这些,但我们明白,那是因为这段岁月已经雨过天晴。再艰难心酸的经历,捱过去了,也许都能笑着讲出来。
03 再反思,再出发 
今年夏天,邱彬彬的第一本书《后浪:跑赢不确定的未来》出版了。书中的邱彬彬正如他的书名——一名积极进取、不断奔跑的热血青年。他记录了自己和周围年轻“后浪”的精彩奋斗故事,也总结了这些年在职场打拼的经验教训,希望把这些浓缩成可传递的道理,给同样在这个人生阶段感到困惑的“后浪”。


但邱彬彬明白,奋斗,也许只是人生的一个维度。随着阅历的增长,他对自己的生活也有了更立体、更丰富的理解。
2019年之前,像几乎每个普通年轻人都会遇到的那样,邱彬彬度过了一段非常焦虑的时期。这种焦虑来源于比较,尤其是物质层面的比较。当自己的注意力全投射在这一个点上,而身边又聚集着大量能力出众、事业成功的同龄人,难免有被淹没的窒息感。
而那一年,邱彬彬也开始创业。像之前一样,他投入了所有的热忱、精力和时间,踏踏实实地落到地面,“ 创业跟在职场里很不一样,所有事情都摆在你面前,需要你一个人去面对,你今天不面对,明天也要面对,你早晚都要面对。”
但这个项目还是因为种种原因以失败告终。邱彬彬回顾来路,对自己曾经追求的“要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产生怀疑,他意识到自己90%的生活都充斥着工作,虽然也收获了一些名和利,但似乎在这条路上却越走越迷茫。
“ 当你经历的事物多了,你会去探寻人的意义。”
邱彬彬在北京的街头夜跑,抬头看着无边无界的夜空,他突然感到“一个单独的个体,如果仅凭自己的力量往上走,空气必然会越来越稀薄。而且,宇宙茫茫,个体在其中比尘埃还渺小,活这一世究竟能追求到什么?”
邱彬彬的答案很简单,他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往上走”,到对方期待的目的地去。但其实,对他而言,这似乎更像是重拾自我价值的过程。他组建了一个青年访谈栏目,采访了各色各样的“小人物”,希望在或短或长的生命周期中,倾听精彩故事,感受有趣灵魂,自我救赎。而在邱彬彬身上,每一次人与人之间的链接都能让他确认自己的存在,每一次的获得和给予都深深埋存在他的记忆里。
现在的邱彬彬,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关注青年成长。在他看来,曾经自己因为“特立独行”的性格和伯乐机遇打开了职场第一扇门,现在,他希望能够将此精神传承下去。也许不久的将来,在社会这片汪洋大海里,“后浪”邱彬彬终究会碰撞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形状。
end
总   策   划 | 王文泊责 任 编 辑 | 李   昱撰   稿   人 | 孙铭怡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 黑ICP备2023000012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5 15:02 , Processed in 0.86836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