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上海车展随想:燃油车被逼到墙角,合资就过气了吗? ...

2023-4-24 14:18| 发布者: xphxia8| 查看: 438| 评论: 0

摘要: 撰文/龙诗慧编辑/兰雨2023年的上海车展,对中国汽车行业有多重要,已经不用赘言。记忆中从业以来,还没有一次车展,让车企、行业供应商、媒体都那么雀跃,而且还是全球维度的。市场越淡,越要做出声势。今年第一季度 ...

撰文 / 龙诗慧

编辑 / 兰雨

2023 年的上海车展,对中国汽车行业有多重要,已经不用赘言。记忆中从业以来,还没有一次车展,让车企、行业供应商、媒体都那么雀跃,而且还是全球维度的。

市场越淡,越要做出声势。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车市迎来低迷开局,1-3 月车市总销量 606 万辆,累计下降 6.8%,结果证明由特斯拉带起、各方响应的降价浪潮,没赚多少吆喝更没赚多少钱,但如果没有新能源车的 " 救市 ",大市跌得更惨。所以多少人期待这次新能源担大旗的上海车展,能成为车市由淡转旺的转折点。

结果不负期待,车展前夕,大众、奔驰、宝马 " 包机 " 把全球高管从德国送到上海,以满配的纯电新车阵容,给中国消费者送上目不暇接的盛宴;在车展媒体日,主流车企们 " 默契 " 地把 C 位全给了纯电动车。表面看各家百花齐放,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信息越来越集中了,关注度也早被一线品牌截留,要不 " 保时捷、兰博基尼、法拉利高管集体去比亚迪展台围观学习 ",怎么就成了热度跟比亚迪发布新车差不多的重磅新闻?

于是," 上海车展把燃油车逼到墙角 " 的话题冲上了热搜,若与 2022 年新能源渗透率提早三年超过发展拐点(20%)的大背景一起对照,属于中国汽车时代来了,那些海外车企迫切要想了解中国智能电动车,像不像当年跑遍国外车展 " 偷师 " 的我们?

" 这个行业最过瘾的三年正式开始了!2023-2025 年是智能电动车的三年淘汰赛 ",这是理想汽车 CEO 李想在车展前夜发的微博,每次读到每次都兴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汽车凭 " 油转电 " 成功换道超车,早成了中国老百姓皆知的事实,但剥去鲜活的外衣,在 2025 年前的拐点期,自主的扩张、新势力的疯狂、合资的奋起 ...... 多方势力越缠绕,给我们思考地方也越多。

第一问:合资真的过气了么?

" 合资落后过气 " 的论调,伴随燃油车失势又被翻出来了。而且理论很足,宏观背景去年比亚迪超过南北大众销量登顶,是 40 多年来中国自主品牌首次凌驾于合资品牌;细分市场上,合资执掌的各级燃油车,逐渐被自主 / 新势力 " 油电同价 " 的车海战术打到翻不了身,而那么多家合资品牌,至今又没真正推出能打的爆款车型和技术。

不过,现在说来为时过早,就正如李想在说淘汰赛时,不忘了补充一句 " 技术、产品、交付三大综合能力往死里卷,木桶理论,缺一不可。" 这几年急速电动化转型,合资、自主的边界是模糊不少,但由此小看合资反攻蕴藏的实力,大可不必,更何况后者从灵魂上、身体上、行动上觉醒过来了。

在上海车展前上市的别克 Electra E5,就透露出合资 " 想拼敢拼有实力拼 " 的精气神。20.89-27.89 万元打出了与自家尺寸相仿昂科威 PLUS" 油电同价 " 旗号;而一向被人吐槽在纯电领域没多少建树的 " 两田 ",这次一共带来 4 台纯电新概念车,都是全新纯电动专属架构的新车,量产版本明后年就会上市。

技术和产品与自主并驾齐驱,合资这两年正在迈过交付能力的坎,更何况他们没有任何退路。本田取缔役兼代表执行役副社长青山真二,在发布会上高调地说:"2027 年之后,Honda 在中国推出的所有车型均为混合动力车型和纯电动车,不再投放新的纯燃油车型。"4 年之后本田在中国的得失成败,就要由电动化车型托起,不成功便成仁,你认为本田的电气化还会像以前不缓不急?

没错,以规模化换利润,是目前很多合资车企 " 油转电 " 走的路线,细数南北大众 ID. 入华的两年,销量是不及预期的 20 万辆目标(2022 年),但全年交付 14.3 万辆,比 2021 年增长超过一倍,去年下半年的增速尤其迅捷,没有爆款但销量稳中有升。多少渠道在抱怨卖电动车亏钱,丰田、大众、日产宁可继续牺牲利益,也主动加入年头的降价潮,关键是他们还有打持久战的资本。

毕竟现在真正能靠新能源赚钱的,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没有其他。我想这也是 ID.7 备受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大众最重要的细分市场,从帕萨特交棒到 ID.7,就要引导品牌最中坚的购买力,跳过混合动力直接纯电化。此前该定位区间除了海豹、Model 3 其余基本就是新势力车型,插混 B 级车也远多于纯电,你说大众的策略还比自主保守吗?

无疑,中国市场电动化转型的先机已被自主、新势力抢去了,后者也成功用新能源的契机,彻底抹平与合资品牌存在几十年的差距。合资用了两到三年时间、用了不少占有率为代价,想明白了这一点。剩下就看合资如何跟以往的燃油车进行切割,如何平衡经销商利益和用户价值。据说,丰田内部已愿意接受 " 与自主品牌一样的价格 " 底线,那么按中国市场的活法,只有 " 撸起袖子加油干 " 了。

第二问:" 二八定律 " 还在吗?

这是一个更有意思的话题,在新能源加速转型下,头部车企的影响力会被市场聚焦和放大,两成的头部车型,贡献八成的市占率,而二线以下车企的声浪和销量,将被进一步腐蚀和截流。正如本次车展,广汽丰田高调打出的 " 今后品牌没有合资自主之分,只有强势弱势之别 ",太对了,市场收缩,恒者恒强。

这次的上海车展,也自主车企以集团化参战的规模空前,奇瑞、红旗、东风以集团名义打出一股声浪;而像吉利、比亚迪、长城等车企,以多品牌的百花齐放吸引市场眼光。这里无论 " 分合 ",产品之上品牌效应、技术矩阵,比以往任何一届车展都更来势汹汹。汽车是强周期行业,当供求关系走向买方时,车企竞争必然加剧;汽车又是规模化行业," 智能电气化 " 归根到底就是从技术到供应链、造车思维到市场营销的大革新,宇宙的尽头都是钱

本来最有资格 " 吹牛皮 " 的合资、豪华品牌保持了冷静和克制,在 " 生死边缘 " 的新势力,反而每出一个产品,就要隔空吆喝吹牛一下,搏一个免费的热搜最好。市场暂时被 " 蔚小理零哪问 " 等新势力眼花缭乱的新品镇住了,但不代表生存危机不存在,尤其是对照一季度的交付成绩单,理想才刚 2 万辆出头,1 万辆以上的也只有蔚来和哪吒,新势力这场生存战能打多久,那些 " 超过雷克萨斯年销量 " 的响亮目标还能实现吗?其实大家心中根本没数。

不过在上海车展,我们还是看到新势力走出困境的决心,尤其最近负面缠身的小鹏,都精气神一把;同时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也像后浪一样卷起新势力;真到了 2025 年,市场固化起来,衡量市场占有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规模等维度,新势力当中能 " 扶摇 " 而上,又能有谁?

车厘子观察

电气化正式打开消费者心智

从上海车展回来,被朋友问得最多的两个问题:去宝马 MINI 展台吃雪糕了吗?给我推荐几台新能源新车?

早些年,老百姓对电气化车型的启蒙离不开特斯拉,现在买车换车时,主动考虑、主动选择用电车替代油车,离不开比亚迪和蔚小理的观念引导和技术教育,所以这两年,新能源市场在成倍增长,他们也尝到了第一波红利。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市场快速迭代到百花齐放的局面,再加上今年新能源增长率不会再有去年翻倍的狂飙,除了有限的头部品牌,其他品牌的电动化,现在还没给最广泛的消费者心中留下多大概念。对每个品牌来说,竞争是更白热化,但市场环境是更公平,当 L3 高阶驾驶辅助因为法律法规不能来,当大家的成本控制差不多、" 三电 " 技术也差距不大的时,还不是回归到最原始的车企间关于市场、品牌、口碑的争夺?这反而给到有实力的后来者机会。

所以一贯低调的豪门,直到今天才暗呛一句," 新势力会的,我们三年就学会了,我们会的,新势力十年都学不会 "。那种宣战意味甚浓:" 以前没当你是对手,是我不对,从今天起大家竞争吧。"

who laugh last,laugh best.

还是那句老话," 油转电 " 不是场百米冲刺,而是耐力赛,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更好。

-END-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 黑ICP备2023000012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7 09:11 , Processed in 0.50375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