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型储能市场盛况空前

2023-8-7 14:2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5| 评论: 1

摘要: 上半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规模8.0GW/16.7GWh,超过去年全年新增规模水平7.3GW/15.9GWh,中国成为全球储能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最活跃的国家。▲图为贵州省首个大型独立共享储能电站成功并网。黄晶/图今年上 ...
 上半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规模8.0GW/16.7GWh,超过去年全年新增规模水平7.3GW/15.9GWh,中国成为全球储能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最活跃的国家。

图片

▲图为贵州省首个大型独立共享储能电站成功并网。黄晶/图


今年上半年新型储能发展情况如何?


“中国新增新型储能保持高速增长,项目数量(含规划、建设中和运行项目)高达850个,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在8月2日召开的第八届储能西部论坛上,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发布《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以下简称《报告》)时指出,上半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规模8.0GW/16.7GWh,超过去年全年新增规模水平7.3GW/15.9GWh,中国成为全球储能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最活跃的国家。


产量规模齐升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70.2GW,同比增长44%。其中,抽水蓄能累计装机48.5GW,占比首次低于70%。


新型储能增长迅猛。《报告》指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已投运新型储能累计装机21.1GW/44.6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均超过225%。项目分布在27个省份,其中有13个省份新增规模超过100MW,6个省份规模超GW,湖南16个百兆瓦级项目集中在6月投运,取得功率规模和能量规模双第一;内蒙古因2021年保障性并网项目,山东因第二批储能示范项目相继投运,双双跻身增量排名前三;广西依托中能建风光储一体化项目首次跻身前十。


行业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今年上半年,270余项储能支持政策密集发布,包括国家层面政策19项,涉及储能示范应用、规范管理、电价改革,以及多元化、智能化应用等方面。


从技术路线来看,飞轮火储调频项目、飞轮+锂电混储调频等非锂储能技术应用逐渐增多;从市场趋势来看,百兆兆瓦级项目数量增速明显,40余个百兆瓦级项目相继投运,是去年全年水平2倍多,规划和建百兆瓦级项目数量也超过去年全年水平;从产业端来看,上半年,中国企业在全中储能电市场中池(不含基站/数据中心备电类企业)呈现出产销两旺态势,产量超过75.0GWh,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出口比重超过55%。


市场竞争激烈


“已有近30个省份出台了‘十四五’新型储能规划和新能源配置储能文件,各省新型储能发展目标合计7800万千瓦,是国家规划目标的2.6倍。”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提醒,在储能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新能源与储能协同发展方面,仍存在新型储能规划与实际装机量差距较大,储能系统难以充分发挥调节作用,新能源配储实际利用率不高,新型储能可以实际参与的电力市场交易品种有限,市场机制与价格机制不完善、不稳定等诸多问题。


新能源强制配储仍然是储能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报告》指出,“表前” (电源侧和电网侧)规模仍占新增的绝对主导,独立储能和共享储能项目应用大幅增长,占比合计98%,较去年全年提升5个百分点。用户侧储能因其单个项目规模较小,新增装机占比跌至2%,项目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等电价差大、生产密集型,以及能耗较大的地区。


图片


当前,储能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一方面,资本市场保持高度活跃,上半年相关企业融资总额超过730亿元,包括海博思创、艾罗能源、瑞浦兰钧、盟固利等产业链企业进入上市进程或完成上市;另一方面,储能行业尚未盈利,大量良莠不齐企业纷纷涌入,产品加速迭代、价格内卷问题突出。


“储能系统上半年中标均价在1.33元/Wh,较去年全年均价水平下降14%,与今年1月相比下降25%。”陈海生指出,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会直接传导影响下游设备企业的利润率,去年11月以来,上游锂矿资源产能逐步释放,缓解了一部分供应压力,材料价格开始回落,到今年4月单日碳酸锂价格已经跌破20万元/吨,5月价格逐渐回升,至6月一直维持在31万元/吨左右。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维持在17万元/吨——51万元/吨,均价32.63万元/吨,较去年全年均价下降32%。他提醒,“企业要及时预测跟踪价格趋势,保障收益的稳定性。”


新增装机快速增长


《报告》预计,今年下半年,新型储能规模仍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新增装机将达到15—20GW,超过过去10年总和。中国主导全球电池供应链趋势趋势愈发明显,电池产量有望翻番,出口占比达5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西北地区是我国储能项目部署的重要地区,将拉动新型储能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6月底,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西北五省区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5.00GW/11.25GWh,近7成装机来自宁夏和新疆,二者的累计规模均超GW。五省区近5年复合增长率(2017-2022年)达109%。仅今年上半年,五省区新增投运装机就达到1.82GW/4.705GWh。


“西北地区上半年发布了29项储能相关政策,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场景下,新型储能的规模需求、应用需求和技术需求,对新型储能的投资运营、成本疏导成为政策关注的重点,其中新疆储能政策出台密集,受到产业界广泛关注。”陈海生指出,西北五区均明确提出新能源配储要求,基本以10%、2小时为主,同时,甘肃、青海、宁夏已有明确的储能“十四五”规划目标,新疆和陕西按照示范项目和新能源市场化项目推算,五省区合计规划目标达24GW。除锂电池外,也规划了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以及飞轮等短时高频技术的应用,为高比例新能源渗透率场景下的西北地区提供多品种服务。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Sdvillzew 2023-8-7 14:20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上升,新型储能技术正在迅速崛起,储能市场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这些新型储能技术包括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超级电容储能等,它们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特点,成为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撑。 首先,电池储能技术是当前新型储能市场最为火热的领域之一。随着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电池储能需求不断增大。同时,锂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电池储能成本不断降低,性能不断提升。这为电池储能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其次,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压缩空气储能是通过将电能转化为压缩空气,储存起来,需要时释放压缩气体驱动发电机发电。这种储能方式不受地域限制,适用于海洋风电、太阳能电站等可再生能源场景。目前,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建设大规模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预计未来市场规模将会更加庞大。 此外,超级电容储能技术也备受关注。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的储能设备,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长寿命等特点。它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电网调峰填谷等领域,提供高效、可靠的能量储存和释放。随着超级电容技术不断创新,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总的来说,新型储能市场正处于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各种新兴储能技术不断涌现,为清洁能源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随着相关政策的推动和技术突破的不断加速,新型储能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为清洁能源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注:以上为人工智能自动分析结果,仅供参考

查看全部评论(1)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 黑ICP备2023000012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8 17:19 , Processed in 0.94562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