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结论:电动车目前只是实现能源消费侧的低碳出行,用可以实现净零排放的电能替代高碳汽油,但依然存在碳泄露,不是完全的零碳排放汽车。 为什么新能源电动车还不能实现完全碳中和,达到零碳排放? 首先,新能源汽车的电能大多数还来自煤炭燃烧发电供给,只有少部分才是来自光伏风电的绿色电力系统,这意味着在能源供给侧,新能源电动车还存在高碳排放问题。 我们每年发电量突破8.1万亿,其中7成来自火力发电,其他3成左右才是清洁能源发电,如果按照这个比例,相对应的也有7成新能源电动车靠火力发电的电能实现充电续航,能源供给侧并没有实现低碳化,而只有3成的新能源电动车通过绿电供应的充电桩完成续航充电,实现能源供给侧的低碳电力。 ![]() 从产品碳足迹来看,我们的汽车是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属于密集产业类型,需要一个完整的整车制造工业配合,这意味着汽车生产使用的原材料,产品零部件,汽车芯片等,都存在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如果汽车要实现完全的低碳化,还需要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加强产品碳足迹管理,纪录汽车产品从原料到完整零部件,再到组装成汽车整车的终端消费侧的全部碳排放情况。 汽车碳足迹的管理其实就是实现供应链的低碳化,让汽车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符合碳管理标准,使用低碳材料,低碳管理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让汽车在生产到落地的中间环节实现低碳,甚至零碳。 低碳和高碳是一个相对概念,电动车要实现全面低碳,甚至零碳化,必须形成电动车能源供给,电动车生产供应链体系,电动车能源消费和终端应用侧的三维闭环碳管理,才能实现完全的碳中和。 最后,汽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往往会遗漏汽车产品的回收产业链,从车辆报废到各种零部件的回收再利用,这也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也是完成低碳闭环体系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达到低碳环保。 电动汽车实现完全碳中和,成为低碳产品,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 1 能源供给侧问题 在目前煤电为主体,可再生能源为辅助的情况下,为了实现电力低碳化,我们完成了70%以上的煤电机组改造,让煤电脱碳,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煤电供给体系,未来新能源电动车的电力来源是清洁煤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最终走向100%绿电供应。 2 汽车绿色供应链问题 现在华为等数字科技企业,已经要求供应商符合碳排放管理标准,开始推动企业供应链体系的低碳化,打造绿色供应链体系,而小米雷军开始造车之后,也提出建立汽车碳足迹管理体系,打造汽车绿色供应链体系,解决汽车生产到消费回收周期的碳排放问题,实现供应链碳中和 3 低碳出行 汽车作为家庭代步工具,每年汽车工业带来的产业价值占GDP比重极大,而现在鼓励低碳出行,用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可以直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防止城市雾霾,电力作为二次消费能源是可以实现净零碳排放的,这也是我们为何要选择电动汽车来推动交通领域碳中和。 我们要实现交通领域低碳转型,就必须逐年提高新能源车比例,逐步覆盖燃油车体系,最终达到完全禁售高碳燃油车的目标,实现交通碳中和,这是十四五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也是打造中国主导的新能源汽车工业体系的开始。 综上:电动车是推动交通领域碳中和,降低碳排放的主要路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推动了锂电产业和充电桩产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旗,这也是中国借助电动汽车工业体系打破欧美燃油车工业体系垄断的开始,新旧能源话语权的博弈。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 黑ICP备2023000012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8 00:40 , Processed in 0.60057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