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76岁的刘福荣依然坚持着他的书法练习。他称自己是一个近乎执拗的书法爱好者,几十年来,他每天都用毛笔书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草风格。刘福荣说:“每天写字,一笔一划都是精神食粮,就像每天早上那碗面,缺了,就觉得饿。”
刘福荣出生在西安的一个普通家庭,童年时期便耳濡目染,跟着父亲练习毛笔字。他的父亲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常年写字做账,深深影响了刘福荣。七八岁时,他便开始模仿父亲写字,尽管没有正规的书法学习,但这份热爱却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1968年,刘福荣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成为一名特种兵。在军营中,他将书法特长发挥到极致,负责部队的宣传标语和板报,尽管条件艰苦,刘福荣却用丝绵蘸墨水创造出有力的字句,给战友们带来力量和鼓舞。
转业后,刘福荣进入西安铁路局工作,继续发挥自己的书法特长。他不仅负责技术工作,还承担单位的宣传任务,常常在会议和活动中提笔书写。随着工作机会的增加,他开始频繁出差,游走于各地的书画市场,吸收不同的书法风格,拓宽了视野。
退休后,刘福荣选择在西安的书院门摆摊写字,成为了许多书法爱好者心目中的“偶像”。在这里,他不仅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还通过交流技艺不断进步。他坦言:“越写越觉得字不如人”,这份谦逊与追求让他在书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如今的刘福荣,每天依然坚持练字。他将书法视为一种心灵的修行,认为写字不仅是技艺,更是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他每天都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以确保能写出充满灵气的作品。刘福荣强调:“写的较为满意的字就像‘情侣’一样,百看不厌。”
近年来,刘福荣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书法作品,吸引了上万名粉丝。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传递书法的魅力和心灵修行的意义。他常告诉年轻人,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需要耐心和专注。
刘福荣的故事告诉我们,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人生的一种态度。在他76年的生命旅程中,书法始终伴随左右,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笔每一划,都是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