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日晚,年仅50岁的艺术家岳冬因病在上海辞世。这位以独特方式将日常生活语言转化为艺术表达的艺术家,用他自嘲、戏谑的汉字书写了上海方言,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岳冬的离世,带走了一个将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灵魂,也让无数喜爱他作品的人感到惋惜。 岳冬出生于1975年,山东泰安人,后在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成为副教授,并在2013年定居上海。他的创作生涯中,岳冬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意,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上海方言的韵味,比如“侬好”、“结棍”、“懂经”等词汇,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让人倍感亲切。 岳冬在2022年举办的“人间值得”书写艺术展上,展出了许多极具生活气息的作品,如“大吉大利今晚吃鸡”、“我命由我不由天”等,这些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字句,更是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深刻反映。正如艺术评论家石建邦所言,岳冬的作品不仅仅是书法,更是对生活的理解和诠释。那些方言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故事,只有懂得上海话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微妙。 岳冬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怀。他的作品《现状不可描述,未来无法预测,一切皆有可能》,深刻反映了对时代的关注和对现实的思考。这种思想深邃的表达,让他的艺术不仅具备了美感,更带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岳冬的人物画,尤其是“新仕女”水墨系列,表现了都市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展现出一种朦胧的诗意。 在岳冬的朋友圈中,他的妻子孔淑贞表达了对他的思念之情:“岳冬的字,古典与现代都字如其人,憨憨的,又带着些狡黠的小趣味。”岳冬的书法作品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生活的延伸。他用简单的日常用语,传达着深刻的情感,成为了连接人们心灵的桥梁。 岳冬的离世,让人感到无比痛心。艺术评论人李明轩曾在展览中看到岳冬的作品时,感受到深深的共鸣。李明轩回忆道,岳冬的作品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能够精准捕捉到时代的焦虑与不安。他的字句如同一股温暖的力量,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岳冬的朋友们纷纷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与哀悼。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个人的艺术表达,更是时代的见证。正如美术评论家徐恩存所说,岳冬的人物画是对当下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展现出他对现实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在岳冬的艺术生涯中,他用书法记录了生活的点滴,书写了城市的变化。他的离去,意味着我们失去了一位将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的艺术家,也失去了一位用心感知生活、用字句传递温暖的朋友。岳冬的书法作品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心灵深处的共鸣与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