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到没边,本科毕业连面试都排不上号,谁还敢不考研? 2025年考研报名刚破400万,计算机、金融、人工智能这些香饽饽专业,报录比直接飙到10:1往上。 朋友圈晒成绩单的、晒保研夏令营录取通知的,一刷全是“上岸”两个字。 看得人心慌:不读个研,简历是不是直接进垃圾桶? 先说保研。 大一就得把绩点锁死在3.7以上,图书馆、实验室、比赛、论文一个不落。 别人追剧,你在跑数据;别人谈恋爱,你在改PPT。 熬到大三,拿到本校保研名额,才算松半口气。 好处也真香:导师提前锁定,夏令营里混个脸熟,研一就能进组干活,项目经验咔咔往简历上叠。 坏处也直白:一步走错,绩点掉0.1,直接出局,连调剂的退路都没有。 再说考研。 大三暑假才开始抱佛脚,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轮番轰炸。 每天睁眼就是倒计时,闭眼还在背肖四。 考不上? 来年再战,或者直接社招,心态炸裂。 但考研也有爽点:专业随便换,学校随便挑,分数够高,清华也能冲。 复试里要是能掏出个像样的项目或者竞赛奖,导师照样眼前一亮。 导师到底想要啥? 说穿了就三样:能干活、不玻璃心、有点想法。 保研生科研底子厚,上手快,导师省心。 考研生考试分高,证明能扛压,复试里再露一手实践经历,导师也乐意收。 现在不少高校和企业搞联合培养,研一就进公司做真项目,导师巴不得你来之前就写过代码、跑过实验,省得从头教。 政策也在变。 保研不再只看绩点,综合素质、面试表现、科研成果质量统统拉出来遛。 考研这边,调剂系统越来越灵活,跨校、跨专业都能试一把。 说白了,路多了,但门槛没降,反而更拼硬实力。 所以,别纠结保研还是考研。 先问自己:到底想干嘛? 想搞科研,保研早进组早发论文;想换专业逆袭,考研搏一把。 最怕的是跟风,看别人考你也考,复习到一半发现根本不想读,那才是真的浪费时间。 一句话:学历只是门票,真本事才是通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