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9月25日6时5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央利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乐成将试验十四号和试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遂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使命得到圆满乐成。新华社发(郑斌 摄)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题: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工作者加速推进高程度科技自主自强 新华社记者胡喆、陈席元、谭元斌 “5、4、3、2、1,点火、腾飞!” 金秋时节,戈壁滩上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央,一枚“快响利箭”腾空而起,跃向苍穹。 这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第16次圆满完成的飞行使命,乐成将两颗试验卫星发射升空,我国贸易航天探索众多宇宙的脚步更加轻快。 在间隔酒泉卫星发射中央2000多公里外的武汉国家航天财产基地,更多“快舟”火箭正在生产车间整装待发,等候展现宇宙的奥秘。 “重新一代运载火箭连续乐成首飞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次数凌驾400次,从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空间站建立,比年来,我国航天范畴不停取得突破,成为科技强国建立之路上的一座座紧张里程碑。”中国航天科工首席技师阎敏说,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上将进一步为大国创新指明方向,作为航天科技工作者,我们满怀等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道为焦点的党中心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对科技创新举行了顶层计划,对峙“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策划摆设和推动一系列庞大改革办法。 十年来,我国科技奇迹发生汗青性、团体性、格局性变革,乐成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天下知识产权构造发布的2022年环球创新指数表现,中国在创新范畴的环球排名比年来连续稳步提拔,2022年排名上升至第11位。 北京亦庄,一排排颇具将来感的仪器装备整洁分列,信号指示灯闪耀着富有节律的光点,这是我国在量子盘算范畴的新结果之一——“乾始”超导量子盘算机。 “我们买通了量子应用、量子软件、量子硬件的全流程,让量子算力触手可及。”百度首席技能官、深度学习技能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央主任王海峰说。 ![]() 在上海国际集会中央举行的发布会上,寒武纪科技公司首席实行官陈天石先容国内首款云端人工智能芯片(2018年5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研制我国第一枚人工智能芯片、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到场蛟龙号研制、神舟十四号发射、新冠疫苗研发等一系列国家庞大科技使命……在一批批“国家高新区”内,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实迸发涌流。当前,国家高新区总数达173家,较2012年增长84家,为创新发展贡献着“高新气力”。 在江苏苏州高新区,来自南京大学当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谭海仁传授团队,将大面积钙钛矿电池组件的光电转化服从提拔到24.5%。眼下,他们正探索将技能结果进一步财产化。 夜已深,人未静,邻近22时,实行室里师生们仍专注手上的工作,操纵着氮气手套箱,完成制备钙钛矿吸光层以及小面积电池组件等工序,并用太阳光模仿器测试光电转化服从。 “从实行室到工厂,我们仍需积极实干。”谭海仁告诉记者,“国家鼎力大举鼓励科技结果转化应用,人才评价体系不停美满,科研职员享受到的政策‘红包’实着实在。我们要夺取更多新突破,为实现‘双碳’目的贡献科技气力。” “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科技部结果转化与地区创新司副司长吴家喜表现,我们将对峙高尺度定位、高端资源集聚、高发展企业培养、高端财产发展、高品格创新生态营造,落实新理念、策源新技能、培养新业态、探索新机制、构建新格局,推动高新区在又高又新上取得积极希望。 ![]() 这是“中国天眼”全景(2022年7月21日摄,维护调养期间拍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天眼”望星河、“蛟龙”探深海、“高铁”驰神州、“5G”联天下……实践证实,我国自主创新奇迹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 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现,将进一步刚强创新自大,加速推进高程度科技自主自强,奋力在新征程上显现新作为。 ![]() 在武汉国家航天财产基地火箭财产园总装测试厂内,技能职员在对一发火箭举行舱段对接状态查抄(2022年7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 2022年9月22日,合杭高铁湖州至杭州段首趟列车从杭州西站驶出。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7 16:00 , Processed in 1.52241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