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苹果坐等折叠屏“千元机”?

2022-10-22 21:39| 发布者: 洪晨钊| 查看: 354| 评论: 0

摘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子星球(ID:TMTweb),作者:熊星,编辑:吴先之,原文标题:《折叠屏,待"展开"》,头图来自:视觉中国苹果未进入的,可能是不够"成熟"的赛道。近几年,iPhone总是慢了安卓阵营一拍,多摄像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子星球(ID:TMTweb),作者:熊星,编辑:吴先之,原文标题:《折叠屏,待 " 展开 "》,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苹果未进入的,可能是不够 " 成熟 " 的赛道。

近几年,iPhone 总是慢了安卓阵营一拍,多摄像头、全面屏、高刷等等,在创新上的匮乏和缓慢的 " 跟进 " 动作,看起来与 " 改变世界 " 的人设渐行渐远。

折叠屏这一手机形态颠覆性产品已在安卓阵营诞生两年并开始迭代,从折痕到铰链寿命等硬件层面都有明显进步。据 Counterpoint Reserch 数据,上半年国内手机销量同比下降达 21.7%,回到 7 年前水平,但折叠屏手机销量逆势上涨达 130 万部,超去年全年。

作为手机市场下行趋势中的唯一亮点,折叠屏成为国内厂商摸 " 高 " 跳板,在华为之后,大部分新的量产机型都将价格压到万元以下。就价位来说,已经与 iPhone 具有较高重合度,且后者仍还未跟进折叠产品。

如无意外,目前折叠屏仍旧不足以打动苹果入局,这确实符合其惯例。

一、苹果坐等 " 千元机 "?

苹果在主流成势前保持观望,安卓厂商在试水中寻找主流。

2019 年 5 月,一加 7P 搭载 90Hz 高刷屏幕面世,之后华,荣米 OV 的高刷产品接连上市,直到两年后,iPhone13Pro 才加入高刷。

高刷屏一经推出就具备较高成熟度和可靠性,一加 7P 屏幕至今仍有稳定表现。尽管碎片化加大了安卓软件适配难度,但历经三年几乎消除了体验上的割裂感。相对来说自成一体的 iOS 具备更加统一的号召力,而坐等两年,除了苹果对供应链的高要求还有成本顾虑。

随着供应链成本下降,高刷从安卓旗舰下放至千元机,iPhone 终于跟进。据 iFixit 机构拆解分析,iPhone13Pro 相比于 12Pro 的硬件 BOM 成本由 548.5 美元上涨至 570 美元,增幅仅为 4%,并且包含了通胀以及 A15 迭代,高刷成本占比只会更少。

目前折叠屏主要成本在于屏幕和铰链,按 vivo X Fold 铰链成本超 1200 元计算,约占其起售价的 13%,而其铰链供应商安费诺飞凤通信同属果链。苹果早在 2018 年 1 月在美国提交了其折叠屏专利申请并在次年获批,却在二代折叠屏产品频发的 2022 依然按兵不动,成本显然是首要问题。

iPhone 近年的迭代被戏称为吃老本,并非无稽之谈。产品上的 " 迟滞 " 源自行业地位转变,iPhone4 成为 2010 年全球销量最高的单一机型,从 2012 年至今 iPhone 整体销量一直稳定在全球前三,并且常年保持全球高端手机市场份额冠军地位,今年二季度占据了全球手机利润 80%。

苹果完全有 " 坐等 " 的资本,攻守易势之下,独家的 iOS 生态和 iTunes 是核心竞争力,苹果硬件仅仅 " 日常更新 " 即可稳拿高端市场利润大头,并无以全新产品形态 " 激进 " 冲高的需求

国内厂商情境相反,程度稍有不同,虽然当前折叠屏成本约为 150 美元 ~250 美元,其 ASP 降至平民化最快也得是 2023 年,也需要早早以求变树立高端形象。对于趋于保守的苹果而言,参考其高刷屏 " 迟到 ",折叠 iPhone 面世时间,可能要看国内主流厂商什么时候推出千元折叠机。

这并不现实,按照整机配置下降至百元机的方案腾出成本空间迎合折叠屏,势必造成铰链寿命、屏幕素质、性能不足等体验大幅降维。而受制于供应链成本居高不下的掣肘和普遍冲高需求,国内厂商只能把折叠屏与旗舰绑定,同时又很难迅速走量,规模化降本推进缓慢。

一方面成本无法快速降低,另一方面是消费者经验认为新技术仍有下沉空间和更加成熟的解决方案,折叠屏还未到铺开拐点。

据 CINNO Reserch 数据,上半年国内折叠屏手机累计销量 130 万部,尽管超过了去年全年,可在 1.36 亿部总量中,占比仅为千分之九。分析人士预估今年折叠屏手机的国内销量会接近 400 万部,就按此数据推算,也很难破 2%。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预估数据为 1.2%。折叠屏手机高价是渗透困难的主因,去年 Q4 全球手机销量同比下降 6%,而国内同比下降幅度达到 11%,今年上半年降幅拉大,同比下降达到 21.7%,为 7 年来最差水平。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均价为 2061 元。动辄万元上下的折叠屏在这个节点显得更加昂贵。

IDC 数据显示今年 Q1,600 美元以上手机市场份额 iOS 占 71.3%,Q2 则为 69.5%," 弱 Q2" 源于历年苹果 Q3 准时发布新机引起的市场观望。两代折叠屏手机并未打破高端手机中 iPhone 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

14 与 14Pro 的水火之别,再一次给了安卓阵营以折叠屏逆袭的机会。

不足 2% 的市场份额、且 50% 左右的良品率,供应链没有理由增产,规模化效应降本进程只能在市场颓势下亦步亦趋。虽然是苹果入场前的空窗期,但国内厂商很难短期内把折叠屏机型价格做到过往旗舰产品 3000 元 ~5000 元的价位。市场趋势下行,iPhone 上半年 1 亿部销量同比下降 2.9%,万元上下的折叠屏价位则更显 " 敏感 ",有点 " 生不逢时 "。

如果市场趋势继续下行,iPhone 折叠屏还会推迟,可能对苹果而言仍需等待一个成熟时机,比如安卓主流厂商折叠屏手机在五千价位铺开。

换言之,还没等到苹果 " 折叠 ",安卓阵营自己就把高端让了出来。

二、高价 " 矛盾体 "

去年四季度至今,折叠屏手机销量逆势增长,释放积极信号:国内厂商的上攻找准了方向

今年国内厂商陆续推出了各自的二代折叠屏产品,在铰链、屏幕、厚度上优化明显,各家系统层面的软件适配趋于完善,这是折叠屏销量逆势上涨的要素之一。但第三方软件适配良莠不齐,原因除了用户数量偏低,还在于各厂商仍处于试探阶段。

从上半年各折叠屏机型国内市场份额看,华为包揽前三:P50 Pocket 以 21.5% 夺冠,Mate X2 与 Mate Xs 分列二三,三星 Galaxy Z Flip3 第四、Z Fold3 第九。不难看出,同品牌竖向折叠屏手机销量优于横向折叠屏。

功能上两者看似倾向不同:竖向便携,横向娱乐与办公。而实际上的需求对位值得探讨。例如 vivo X Fold+,机身长度为 162.01mm,展开宽度为 144.87mm,屏幕展开比例接近 16:14,而常用电影画面比例为 16:9,更接近于目前直板旗舰机的屏幕比例。换言之,在电影及长视频场景下横向折叠屏展开后的 " 实得面积 " 提升并不明显," 公摊 " 倒是比较直观。

" 鸡肋 " 属性背后是接近万元的售价,难以让消费者产生 " 这价位要啥自行车 " 的取舍心态。

如若解决这个问题,vivo 需要把折叠宽度控制在 45mm 左右,但这样折叠后的屏幕比例为 16:4," 棍状屏 " 显然完全抛弃了折叠后的使用场景,不现实。这是横向折叠屏的困局,产品形态与用户需求暂时存在脱节。

而目前竖向折叠屏手机刚好避开这一短板,其便携性也是更受市场欢迎的一大因素。虽然与直板旗舰机的机身三维和重量差异不大,但折叠后的尺寸仅为当前用户习惯的一半。而横向折叠屏普遍 250G 以上的重量和折叠后超十毫米的厚度已是目前极致。

这对于追求便携的用户来说仍旧不够友好,甚至比过去的直板旗舰更有 " 份量 "。

就厂家定位而言,横向折叠屏侧重男性用户,竖向侧重女性。艾瑞咨询数据显示,竖向折叠屏用户中有 44.7% 为男性用户,横向折叠屏用户中 45% 为女性用户,厂家 " 横竖 " 定位并没有行成泾渭分明的客群,产品形态仍旧面临在市场检验中调试,无疑增加了第三方软件适配的难度,不利于折叠屏生态成熟。

总的来说,折叠屏手机在用户需求和自身形态的矛盾点上仍需市场调试。逆势增长,让厂家看到了品牌冲高的希望,除华为外其它国内厂商凭借折叠屏成功摸到了万元上下的价位,然而依旧避免不了市场的 " 解构思维 ":为什么不是手机 + 平板,而是折叠屏?

价格很直观,小米 12S Ultra 起售价 5999 元,小米平板 5Pro 起售价现为 2799 元,两者合计 8798 元,然而其 MIX Fold 2 起售价为 8999 元," 价格倒挂 "。OV 同样存在类似情况,仍不能避免市场产生两种思路。

同品牌内花费更少能同时拥有一部旗舰手机及一部平板,意味着在算力、续航、存储等方面,相对单一折叠屏手机而言有接近翻倍的优势,而后者主要优势为二合一的便携。" 价格倒挂 " 的问题在当下的确会影响到一部分购机者的最终选择。

折叠屏 " 价格倒挂 " 除了行业问题,也反映出国内厂商各产品间定价整体保守的情况,这依然需要品牌冲高来缓解,但冲高显然不只是提价。

艾瑞咨询给出的分析结果为 " 横向折叠屏用户科技倾向性更高,纵向折叠屏用户时尚倾向性更高 "。这反映出折叠屏用户的共同点:新鲜感。然而新奇过后,厂商仍需要产品价格相对理性、折叠生态成熟以留住用户。

三、写在最后

目前卷轴、抽拉、环绕屏也是厂商的研究方向,与折叠屏异曲同工,都是对直板手机屏幕达到极限后的拓展尝试,无论是产品形态还是功能体验,当前手机市场已开启新一轮革新。

今年各家的第二代折叠屏产品陆续登场,多家数据咨询公司对折叠屏手机的发展趋势整体看好,折叠屏手机走向成熟似乎只差时间。而无 " 果 " 时期终将结束,在品牌冲高需求得到释放过后,国内厂商在铰链等关键技术上能否找到核心点,行成绕不开的专利壁垒同样重要。

毕竟,曾兴起多摄、全面屏、高刷等等新技术的国内厂商并没有对跟进的苹果行成太大的阻碍,华为之后,没有一家厂商能够在高端份额中对苹果行成直观威胁。

" 攻出来 " 的 iPhone 曾改变世界,但一直躺赢对行业发展并非好事。苹果、安卓、鸿蒙,多阵营百花齐放,才能走出如今手机千篇一律的窘境,一扫市场低迷情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子星球(ID:TMTweb),作者:熊星,编辑:吴先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4 01:39 , Processed in 2.59388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