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市值将超过苹果。」
这不是马斯克第一次拉着苹果当「靶子」了,第一次发生在 2017 年,彼时苹果的市值还只有 7000 亿美元;最近的一次,就是在刚刚结束的 2022 第三季度财报会上,马斯克还加了码,「特斯拉市值将达到苹果和沙特阿美的总和,不包括机器人业务」。
要知道,这两家目前全球最有价值的企业,市值分别是 2.3 万亿和 2 万亿美元。如今市值 7000 亿美元的特斯拉,还需要翻 3 倍多才能赶超苹果,要超过两者的总和则要翻近 7 倍。
一次平平无奇、稳步增长中的 Q3 财报会,就在马斯克打造的「苹果梦」中,变得不一样起来。
赶超苹果的梦想,特斯拉要用什么实现?
为什么总盯着苹果对标?
从改变行业的创新产品,到简洁的设计风格、直营的销售模式,特斯拉跟苹果之间的对比,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对于马斯克来说,让他盯上苹果的原因,还是市值。

更别说特斯拉与苹果类似,都拥有稳定增长的营收能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以及对供应链严苛的掌控。
上一季度的财报中,苹果硬件产品毛利率高达 34.5%。苹果用消费电子领域约 40% 的营收,收割了近 75% 的利润。在汽车行业有这种能力的,就是特斯拉。
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特斯拉单季度收入 215 亿美元,净利润 37 亿美元,营业利润里 17.2%,单车毛利率 27.9%。相比于去年同期 30.5% 的逆天毛利率,新工厂、新电池的投入,以及原材料的涨价拖了后腿。


除了盈利能力外,支撑苹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业务的可持续增长能力。在如今全球手机市场遇冷的情况下,iphone 市场的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而对于特斯拉来说,相比于已经趋于成熟的手机市场,赛程尚未过半的电动汽车领域,增长能力更为关键。对于特斯拉来说,有一个隐形的指标:50%。
50% 这个特斯拉给自己定下的平均增长率,也成了大家衡量特斯拉表现的标杆。
在第三季度,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生产了超过 36.5 万辆汽车,同比增长 54%;交付超过 34.3 万辆,同比增长 42%;总收入 215 亿美元,同比增长 56%。42% 的交付增长,就没达到 50% 的标杆,对此特斯拉给出的解释是物流:运输中的车辆太多了。难怪特斯拉打起了优化交付节奏的主意。


自从 Model 3 和 Model Y 的销量将马斯克送上首富的位置,特斯拉什么时候出一款更平价的车型,来收割更大的市场和更高的股价,就成了每次财报会上关心的话题。
这次财报会上,马斯克回答了关于下一代车型的问题:更小,成本降低 50%,产量将超过所有产品的总和,还有关键的「短期内不会亮相」。
「半价 Model 3」能成为特斯拉超过苹果的王牌么?在我看来,并不会,或者说不能只靠它。
既然马斯克把苹果拉出来当靶子,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苹果是怎么坐上「王座」的。

看起来这是个非常优异的成绩了,但沿着这个势头走下去,我们绝对看不到如今坐上「市值一哥」位置的苹果。随后几年里,智能手机的渗透率趋于饱和,智能硬件再难重现前几年的高速增长,而苹果的软件服务业务则从 2011 年的几乎为零,提升到上个季度的 23% 以上。软件业务带来的用户粘性,配合硬件打下的江山,帮助苹果的价值翻了 4~5 倍。

更大的硬件销量可以撬动更高的股价,但效果终归有限。再厉害的降本增效也不能把一辆车上真材实料的成本无限降低,但是软件和服务的边界成本可以接近于零。




最后
在刚刚过去的 9 月,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点:德国 9 月的新车交付排名中,月交付 9846 辆的 Model Y 获得了「销冠」,它身后是大众高尔夫等一系列经典的燃油车型。
我们早已习惯了国内每个月的新能源销量「汇报」,总觉得新能源汽车是国内市场的独角戏,其实并不是,这是一阵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无法忽视的风。
站在今天看马斯克「超越苹果」的豪言,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在吹牛。
不过如果回到十年前,我可能也不会想到彼时市值仅有 3000 亿的苹果会翻十倍。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东风,苹果一路超越了微软,超越了无数对手坐上「王座」,谁知道这股智能电动车的东风,能不能把特斯拉吹上去呢?

特斯拉的「苹果梦」,用什么实现?,首发于Geek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