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二十大 · 观察 ) 14 个代表团率先亮相集体采访,释放地方发展新信号
中新社北京 10 月 19 日电 ( 记者 李金磊 罗海兵 ) 10 月 18 日,中共二十大新闻中心一天举办两场集体采访,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 14 个代表团新闻发言人亮相,在与记者的问答中释放出地方发展新信号。

京津冀协同发展
对于如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说,北京从以前的集聚功能求增长转向了协同辐射谋发展,实施了两轮的疏解整治促提升。" 北京要在这里面发挥带头作用 ",赵磊表示,北京从 " 一城独大 " 要转向 " 一核两翼 ",中心城区不再 " 摊大饼 "," 两翼 " 就是把雄安新区和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的 " 两翼 " 来承接非首都功能的疏解。
" 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既有自己的定位,也要注意协同 ",天津市委副书记金湘军补充阐述道,天津会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 比如在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方面,天津注意和北京、河北形成有效衔接、错位。"
交通一体化让 " 轨道上的京津冀 " 越来越便利;4 万余家京津企业和单位转入河北进行产业对接 …… 河北省委副书记、秘书长廉毅敏说,河北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 " 牛鼻子 ",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
长三角一体化
2018 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如何落实这一重大战略,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说,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强化功能辐射,不能仅仅满足于一城一域发展所需,而是要把服务更多地辐射到更多城市、更大地区。
制造业是江苏发展的 " 看家本领 "。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说,江苏持续增强制造业优势。积极打造一批集聚型 " 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 " 的产业 " 航空母舰 ",通过整体做大做强产业链集群和每一条产业链,来夯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经济基础。
" 目前长三角‘包邮区’亲如一家。"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纲总结了浙江融入长三角中的三个特色:拥有数字化改革和数字经济先发优势,拥有民营经济发达的比较优势,还有山水资源的比较优势。" 浙江在建设长三角的大花园 "。
" 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经历了从‘旁听生’到‘插班生’的过程,最后成为‘正式生’。" 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强说,安徽融入长三角得到的政策红利最多、受益最大。

东北全面振兴
对于如何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黑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沈莹总结了 " 四个新 ":一是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二是壮大创新发展新动能,三是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四是厚植生态绿色新优势。
吉林省委副书记刘伟说,十年来,振兴发展进入 " 上升期 " 和 " 快车道 "。他列举了一系列数据,其中,吉林 8 月份当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 27.2%,在全国居第一位。
辽宁省委副书记、大连市委书记胡玉亭说,要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在维护国家 " 五大安全 " 上、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在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上、在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突破,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能源地区转型发展
山西是煤炭大省,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决不能让国家为煤发愁。" 山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吉福说,当前,山西煤炭产能利用充分,产量储备充足,电力供应充裕。
他还谈到了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问题,山西同步推进 " 产业转型 " 和 " 数字转型 " 两个转型,变 " 一煤独大 " 为 " 多业支撑 "。
从 " 羊煤土气 " 到 " 追风逐日 ",新能源成为内蒙古能源转型发展新的增长点。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志强说," 头顶有风光 "" 脚下有煤炭 "" 手中有电网 ",内蒙古拥有全国 57% 的风能资源,超过 21% 的太阳能资源。
黄志强提到,内蒙古要在全国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在全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他现场发起邀约:" 欢迎大家到内蒙古投资兴业,分享发展红利。"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