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杨志锦
编 辑丨周鹏峰
中国人大网 10 月 29 日公布《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此前一天,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金融工作情况。报告主要回顾了 2022 年的工作进展及下一步的政策安排,内容不止包括央行分管的货币政策等,还涵盖了银行保险业、证券业方面的内容。
去年 12 月修订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新增 " 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当加强对金融工作的监督。国务院应当在每年十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货币政策执行、金融业监管、金融风险化解等情况的报告。因此,这是央行首次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
据记者梳理,报告释放以下政策信号:
1.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有条件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
报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没有实施量化宽松、负利率等非常规货币政策,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我国利率水平在全世界居中,在主要发展中国家中较低,确保了物价走势平稳可控,有力促进了经济稳定增长。报告表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有条件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维护币值稳定。
那么何为正常的货币政策?央行在 2020 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正常货币政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利率保持在合理区间,没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
二是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基本稳定,银行货币创造的市场化功能正常有效发挥。
三是宏观杠杆率和货币信贷增速远低于 2009 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期。
正常的货币政策和珍惜货币政策空间的表述异曲同工。根据央行官员的发言梳理看,货币政策的空间指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两项重要的总量工具,而且指向下调的空间。利率方面,这个空间指政策利率和 0 利率的距离。当前中国关键的政策利率—— 1 年期 MLF 利率、7 天逆回购利率分别为 2.75%、2.0%,离 0 利率仍有相当距离。
存款准备金率空间方面,主要和历史上比、和国际对比,对比时还考虑到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因素。而最近三次降准,法定存准率 5% 的机构不再纳入,因此某种程度上 5% 可以视为目前法定存准率的底线。当前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准率为 8.1%,离 5% 仅差 310BP。
2. 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
报告表示,金融是经营管理风险的行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以 " 时时放心不下 " 的责任感,进一步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
报告称,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压实金融机构及股东、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等各方责任,健全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重大风险处置机制,发挥好存款保险风险处置操作平台作用,夯实资源保障体系,形成 " 好人得好报、坏人得坏报 " 的正确预期,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化解风险要有充足资源,研究制定化解风险的政策,要广泛配合,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这说明,当时已经在研究新的机制来帮助化解风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则正式提出,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说明政策设计已经完成。
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定位于由中央掌握的应对重大金融风险的资金,资金来自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等市场主体,与存款保险基金和相关行业保障基金双层运行、协同配合,共同维护金融稳定与安全。在重大金融风险处置中,金融机构、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地方政府、存款保险基金和相关行业保障基金等各方应依法依责充分投入相应资源。仍有缺口的,经批准按程序使用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 目前,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基础框架初步建立,已有一定资金积累。" 央行今年 9 月发文称。
3. 适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报告表示,坚持 " 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 " 方针,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适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壮大各类中长期投资力量,强化投资者保护。
此前,我国引入注册制改革分三阶段逐步推进:2019 年在设立科创板时试点注册制,推动市场增量改革;2020 年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推动市场从增量改革走向存量改革;2021 年新设北交所并试点注册制,在场外市场、场内市场的相互衔接转化中引入注册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总的看,经过近 3 年的试点探索,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架构初步经受住了市场考验,配套制度和法治供给不断完善,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下一步,证监会将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科学把握审核注册机制、各板块定位、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等问题,以‘绣花’功夫做好规则、业务和技术等各项准备,确保这项重大改革平稳落地。" 今年 8 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发文指出。
4. 研究推动出台数字人民币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配套政策
报告提出,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推动出台数字人民币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配套政策。
央行数据显示,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试点地区拓展到 15 个省市的 23 个地区。截至 2022 年 8 月 31 日,15 个省(市)的试点地区累计交易笔数 3.6 亿笔、金额 1000.4 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的商户门店数量超过 560 万个。
目前,数字人民币遵照《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反洗钱法》等法律法规。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今年 7 月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人民币产业发展分论坛上透露,为确保数字人民币可控匿名要求的有效落实,需要在顶层制度设计上作出四项相应安排:
一是建立信息隔离机制。二是明确数字钱包查询、冻结、扣划的法律条件。三是建立相应的处罚机制。四是完善数字人民币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法规制度。
5. 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
报告表示,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既坚持 " 两个毫不动摇 ",支持资本依法依规开展投融资活动,又坚决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开展大型平台企业金融业务自查整改工作。按照 " 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 " 的原则,从支付、征信、综合经营金融业务、互联网平台存款、遵从审慎监管要求、资本市场业务、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要求相关平台企业对金融业务中存在的违规问题开展自查整改,目前整改仍在进行中。
6.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报告表示,下一步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有效发挥保险资金优势。引导金融机构通过高适配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刺激和释放新需求。
央行数据显示,2022 年 1 月至 9 月,人民币贷款新增 18.08 万亿元,同比多增 1.36 万亿元。考虑到后续三个月银行会继续加大信贷投放,今年新增信贷预计超过 20 万亿,高于 2021 年的 19.95 万亿,创出历史新高。
7. 前三季度央行上缴结存利润 1.13 万亿
报告表示,2022 年 1 月至 9 月已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 1.13 万亿元,直接增加财政可用财力,主要用于增值税留抵退税和增加向地方政府转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
预算报告表示,今年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4216.67 亿元,增长 5.3%。加上上年结转收入 354.67 亿元、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 16500 亿元,收入总量为 21071.34 亿元。
" 考虑当前与长远,在今年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情况下,经按程序批准,今年安排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了 2021 年以前形成的部分结存利润。"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这 1.65 万亿上缴利润中,央行要上缴 1 万多亿,其他包括中国烟草总公司、中投公司等。前三季度央行上缴结存利润 1.13 万亿,意味着央行已基本完成上交任务。
8. 前三季度央行、银保监会合计罚没 26 亿
报告披露,2022 年 1 月至 9 月,人民银行处罚被监管机构 521 家次,处罚责任人员 782 人次,罚没合计约 6.3 亿元,向公安机关移送和通报案件线索 280 件;银保监会处罚银行保险机构 3200 家次,处罚责任人员 5400 人次,罚没合计 20 亿元;证监会严厉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活动,办理案件 522 件,作出处罚决定 224 件,向公安机关移送和通报案件线索 94 件。
E N D
本期编辑 黎雨桐 实习生 吴梓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