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讲座直播 | 本雅明及其时代的广播创作、实验写作与媒介反思 ...

2023-9-6 11:1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33| 评论: 0

摘要: 讲座简介讲座1:电波中的本雅明——本雅明的广播创作与媒介反思摘要:自19世纪无线电发明以来,脱域化、远距离的声学传播带来了听觉媒介革命。20世纪30年代起,本雅明就开始了“创作之手和录制机器”之间不断转换的 ...




讲座简介讲座1:电波中的本雅明——本雅明的广播创作与媒介反思
摘要:自19世纪无线电发明以来,脱域化、远距离的声学传播带来了听觉媒介革命。20世纪30年代起,本雅明就开始了“创作之手和录制机器”之间不断转换的跨媒介表达与新文学生产。被本雅明描述为具备“可分离”(音源、视听与姿态)与“可传达”(普及、沟通与启蒙想象)技术特征的广播新媒介,在打破既有传播机制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经验与贫乏”。在新旧媒介的碰撞间,本雅明也为他早期的批评视野(例如早期青年文化运动考察与浪漫派精神重审)和智识关切(例如大众启蒙与青年教育)寻找新的表达方式和反思空间,并达到政治先锋性与形式先锋性的统一。
主讲人简介:王凡柯,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德语文学与文艺理论,在《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出版译著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讲座2:副刊作家本雅明——本雅明的实验写作和对报纸媒介的反思
摘要:得益于19世纪下半叶报业的迅速发展,报纸副刊成为德国文学和文化领域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作为“分隔线之下”的“边缘存在”,副刊保持了持续的繁荣,在魏玛共和国的最后几年达到了顶峰。大学教资申请失败后,投身公共文坛的本雅明开始大量地为报刊撰稿,他不仅是依附并受限于文学市场的生产者,更是在“文学形式剧烈融合的进程中”探索如何让文学重建自身的知识分子。由此,他以副刊作家的身份实验性地发展了独具先锋特色的文学创作,也在对业已变化的文学生产条件的追究中提出了他对报纸的反思与期待。

主讲人简介:姜雪,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理论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德语文学及文学理论,在《外国文学动态研究》《外国美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译著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

主持人简介徐德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外国文艺理论研究分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理论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文化研究、英语文论。

讲座时间09月06日(周三) 14:00-17:00

讲座地点线下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1133会议室

线上直播(腾讯会议号):898-140-535

主办单位中国外国文学学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理论研究中心
来源:中国外国文学学会

致谢:感谢主办方资讯分享,转载只为学术传播与学习交流,如涉异议,请在艺中思考公众号后台留言删除处理。
艺中思考  学术无界
欢迎加入艺术研究交流群关注艺中思考公众号,在公众号平台回复“交流群”,获取新加群方式已在群里的朋友,不用重新加群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网站地图

GMT+8, 2025-9-30 05:59 , Processed in 0.56982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