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华网评:手上的老茧,是奋斗者的勋章

[复制链接]
shkj2322 发表于 2023-9-26 14: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站文档手机双击全屏观看效果最好!如需充值或代为下载服务,请联系微信lovefeige007

  新华网记者冯源 马若虎

  “很心疼,没有哪个小姑娘的手会这样,全都是硬的茧。”近日,一张布满老茧的手部特写照片刷屏网络。

Jk9T9zQ5pvtqtt9K.jpg

  手的主人——邹佳琪和邱秀萍,24日在杭州亚运会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决赛中,联手夺得首金。网友欣喜庆贺之余,也心疼起了她们:“夺冠背后付出了多少艰辛啊!”

  这些老茧是长期艰苦训练的“副产品”。赛艇项目不允许戴手套,两位姑娘的双手长时间与桨摩擦,起泡、流血不可避免,久而久之形成了老茧。“有时候手上出了茧子,第二天还没好,就要继续练。”这样忍着疼痛、埋头苦练,她们一路从市队“划”进省队,再进入国家队。

  有网友留言令人动容,“亚运首金,原是破‘茧’而出。”

  的确,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社交平台上搜索“老茧”“伤疤”等关键词,能看到很多与运动员相关的话题,比如“28岁的武大靖长着50岁的脚”“孙颖莎手掌布满老茧”“冬残奥运动员截肢处满是老茧”“看看张博恒手上的老茧”……这些都是他们努力拼搏的印记,是奋斗者独有的荣誉“勋章”。

  杭州亚运会开赛以来,中国队毫无意外开启了“夺冠模式”,仅比赛第一天就拿下20枚金牌。显然,相比于金牌本身,更加打动人心的是金牌背后那些关于奋斗、拼搏的故事。

  我们为什么喜欢看体育比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体育不只是荣誉的象征,其中蕴含的体育精神更为我们的平凡生活注入力量。

  著名作家赵树理写过一篇短篇小说《套不住的手》,讲的是一位农民劳模的手,因为长期劳作,长满老茧,“什么棘针蒺藜都刺不破它”,他对年轻后辈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学这手”,就是要学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从个人到家庭,乃至国家、民族,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老一辈人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能丢。

  “走下领奖台,就一切归零,我们会更加努力去训练、去备战”。夺得亚运会首金之后,邹佳琪和邱秀萍这对年轻组合,将艇身调转、瞄准下一个目标。

  向着未来,我们每个人也要不停地奋力划桨。因为这世上,没有凭空而来的金牌,更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延伸阅读:

  新华网评:每一次“惊艳”亮相,都是“勇立潮头”

  新华网评:跟着亚运“三小只”,忆江南向未来

【声明】本站官方已审核发布资料均系官方通过公开、合法、收费渠道获得,网友自行发布资料平台只提供审核职责,资料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2411977441@qq.com),如对资料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个人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