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于明菲:双碳战略 建企先行|二十大报告解读

2022-11-2 17:4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4| 评论: 0

摘要: 作者:于明菲 和君咨询建筑事业部一双碳目标的战略地位为何重要?大会报告中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 ...

图片

作者:于明菲  和君咨询建筑事业部


双碳目标的战略地位为何重要?

大会报告中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这段话是中央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最新战略部署,显示中国在 “双碳目标” 的达成上立场更加坚定、更加自信。

“双碳目标” 是中国未来五十年的基本国策,也是国家十四五、十五五规划中的重点工作。双碳目标的必要性,绝不仅仅是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么简单。它的战略地位为何如此重要?

一直以来,欧洲、日本等国是气候谈判的主要推动者,因为它们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减排技术又非常发达,大力主张减排。但欧盟主导碳中和,实质上是希望制约美元,摆脱石油美元体系;同时通过“碳总量限制” ,打击、收割发展中国家。

当然,中国已然在碳实力上一骑绝尘,不仅不会成为被 “收割” 的对象,还会通过 “一带一路” 倡议,在努力完成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之外,帮助更多的气候脆弱国家打造绿色低碳且安全的经济体系

碳实力体现在两个维度:从碳排放来看,2019 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全球总排量的 28%,是美国的两倍,欧盟的三倍,因此中国承诺在达到碳达峰后,用 30 年的时间实现碳中和,体现了大国的担当;从减排来看,中国有减排技术,并且由于制造业的超大规模性,减排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也是具有规模效益的。

能排又能减,兼具这两种能力的国家只有中国和美国。中国在双碳战略上怎么赢?我们的超大规模以及零碳、减碳技术,将会作为重要的筹码,在大国博弈中占得先机。

螺旋上升的零碳之路


2020 年 9 月 22 日,我国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并在其后至今的两年多时间当中,在不同场合频频谈及 “双碳” 工作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这一关系到中国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科学指引。


2021 年 9 月 22 日,在 “双碳” 目标被提出满一年的日子,国务院正式发布了 “1+N” 政策体系中的 “1”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文件。

2021 年 11 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26 次缔约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上,近 200 个国家共同签署了《格拉斯哥气候公约》,延续了 “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准以上 1.5 摄氏度之内”  的目标,并首次承诺将逐渐淘汰化石燃料的使用

2021 年 12 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 “双控” 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 “双控” 转变。 

在以上政策的指引下,相关细化政策的逐步开发与落地,为企业的脱碳工作和战略制定提供了指引,“碳” 议题和相关市场在国内迅速升温。

可以说,2021 年是中国的 “碳中和” 元年

但是,关心国际政治的朋友们应该能发现,欧盟等发达国家的一系列 “反向操作” ,似乎正在背离 “碳中和” 的长远目标

2022 年 8 月 4 日,德国下议院撤销了 “在 2035 年之前,能源行业实现温室气体排放中和” 的法案,允许可再生能源、天然气进口、以及燃煤和燃油发电机组一齐进入电力市场。法国将在今年冬天重开圣阿沃尔德 3 月关闭的火电厂;奥地利总理已宣布重启在梅拉赫区的火电厂;荷兰能源部长宣布内阁将修改法律,解除对本国火力电厂 35% 容量运行限制……

面向碳中和的愿景,旧的均衡正在被打破,“零碳之路” 不大可能是线性的,更有可能呈现出一条 “动态” 的零碳路径,一条反应出政策、地区、行业、企业等多个相关方之间博弈与磨合的 “折线” 。

图片
△ 动态零碳路径
来源:《2022中国企业零碳战略 解构实现双碳目标之路》

建筑行业碳排放现状

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增速在 2014 年出现转折,年均增速从此前的 7.6% 下降到此后的 1.2% 。

图片
△ 建筑领域碳排放量变化趋势(2005-2019)
来源: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建筑能耗与碳排放数据专业委员会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建筑能耗与碳排放数据专业委员会在 2021 年底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1)》,2019 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 49.97 亿tCO2,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 50.6%,建筑业是妥妥的碳排放大户

其中,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 27.7 亿 tCO2,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 28%,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 1.00 亿 tCO2,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 1.0%,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 21.3 亿 tCO2,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 21.6% 。

图片
△ 2019年中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单位:亿  tCO2)
来源: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建筑能耗与碳排放数据专业委员会

虽然建筑施工环节碳排放量较低,但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的先进程度、建造方式以及建造手段均会影响全寿命期其他阶段的碳排放量,所以这一环节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建筑行业碳中和目标实现路径

根据中国建筑战略研究院的研究,在建筑碳排放的三个阶段,均可以采用相应的关键减碳技术


1

建材减碳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 黑ICP备2023000012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5 14:55 , Processed in 0.91606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