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快读观点 过去的五年,首先看两个坚持:两山论和一体化保护、系统化治理,两山论是出发点是理论基础,一体化、系统化是具体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思路,这也是过去五年里面大量流域治理、大江大河统筹治理的体现。 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快读观点 十九大报告的这部分主题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二十大的主题要点与十九大显然不同,突出的首先是绿色发展,然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前文的转折性呼应,不是简单解决环保的突出问题,而是要考虑用绿色发展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想办法实现和谐共生,所以说,这是个新“高度”,共生和发展并举。这一段可以视为引言,确立新的生态环境高度。 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快读观点 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会继续推行,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向系统化解决方案转变,因此流域(区域)整体的环境治理仍然是主要的工作方向之一。 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快读观点 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但是过去经济和环境曾经发生过矛盾,现在则是要把经济发展、污染问题治理、已有成果巩固(生态保护)和长远的气候变化应对(国际形象)统一起来,这也是系统化解决思路的体现之一,与协同推进部分一一对应,及产业结构要降碳、污染治理要减污、生态保护要扩绿,应对气候变化落脚点是什么?要增长(没有国力,没有国际形象可言)。最后提出要实现环境(生态优先)、资源(节约集约)、结构(绿色低碳)兼顾的发展模式。整体来看,这一段是纲要,为后续动作指明方向。 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快读观点 对三生(生活、生产、生态)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要求,相比于过去,提出了“节约战略”,结合双循环以及我国资源禀赋来看待,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未来机遇仍然良好。绿色消费暂时是“倡导”,人均消费能力尚不足以支撑更大的动作。绿色低碳产业和生产方式,已经是国策了,必然会持续。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 快读观点 这部分是生态环境产业的关注重点中的重点。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这方面目前我国整体形势不错;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黑臭水体在《水十条》以后获得了很大的改观,后续主要问题在于如何长期有效的维系,部分城市“反臭”的问题存在,行业存有部分机遇;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意味着在土壤方面,主要投入是防止污染源污染更多土壤,而不是把现有已经污染的土壤都治理掉,这是现实情况决定的,我国土壤污染面积较大,对应全面治理的经济性需要仔细考虑,投入与产出需要达成一定的平衡,未来行业恐怕仍然会集中在高附加值土地污染问题的解决;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意味着我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到了一定的阶段,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下一步主要是提升,提升的方向是什么?大概率是标准、效率和质量,提标改造、智慧化数字化是大方向;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可以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结合起来看,下一步应该会推进城乡一体化环境治理、缩小乡村与城镇之间的环境差异。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快读观点 最新评论
GMT+8, 2025-5-5 17:10 , Processed in 2.29105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