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一般我们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买壳,即控股方主要买的是上市公司的壳,用于其他战略意图。另一种是借壳,即与上市公司交换资产后,成为大股东,借壳上市。还有一种是收购上市公司业务,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这三种模式都涉及到上市公司控制权,上市公司的壳。第一种重点是看壳,是否干净,价格是否合理。第二种重点看证监会的审核,双方的估值对价。第三种实际上是一种投资行为,上市公司的壳价值可以忽略不计,与一般收购比较相似,主要看资产的质量。
我们今天分析几起环保企业控股权的转让案例,都属于第三种,即投资收购资产,获得上市
公司控股权。
一、央企中交下属的中国城乡收购环保龙头企业$碧水源(SZ300070)$
基本情况:碧水源控股权转让
1、原有股东持有35%以上的股份,转让给中交10.55%股份,并将剩余股份14%投票表决权交给中交。
2、公司净资产6.4元/股,股价在6-9元波动,股价处于波动下滑中,交易价格为8.9元。交易股比为10%,交易总对价为28亿元,原有股东对业绩有对赌。
3、公司原有业务体量较大,盈利能力并未出现明显下滑,但市值大幅下跌,公司资金链紧张。

交易结构看
本案采用的是分步收购,即先收购10%,获得表决权,然后给予公司提供流动性支持,然后通过定增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原有股东对公司业绩有对赌承诺。

交易对价看
由于在交易过程中,公司股价处于下跌阶段,因此调整了几次交易价格,总体上没有溢价。在投资收购的交易案例中,一般没有壳溢价。上市公司原有股东之所以愿意低价出售,且放弃控股权,主要是上市公司经营出现问题,需要战略投资者给予支持,壳溢价更多的是体现在资源交换上。而资源更多的是资金支持,流动性支持。
三年后交易结果
1,市值不断下滑,投资浮亏达到50%以上。
2,公司未能完成对赌业绩,2020年调整后依旧未能达标。利润出现下滑,但未亏损。
3,原有股东承担对赌失败的补偿,金额达到10亿以上,补偿一部分,递延一部分。
未能达成预期的原因
1,中交虽然提供了流动性支持,缓解了企业的现金流危机,但并未改变行业趋势,商业模式,自身提供的业务未能阻止企业业绩下滑。
2,企业过去的商业模式中,资产质量不佳,存在大量减值风险,难以为继。
3,资本市场表现低迷,投资业绩大幅下滑,资本运作未能成功。

二、北京朝阳国资下属平台收购东方园林$东方园林(SZ002310)$
基本情况:东方园林控股权转让
1、2018年12月,公司原股东转让5%给北京朝阳区控股基金盈润基金,交易金额10.14元,每股股价7.57,市价9折。
2,2019年8月,公司转让5%给朝阳国资下属公司朝汇鑫5%,累计金额7.92亿,交易价格5.78亿元,并获得原有股东不可撤销表决权16.8%,成为控股股东。
3,成为股东后,公司为上市公司提供了近100亿的担保增信(2021年底90亿担保+30亿流动性支持),维持了上市公司的运转,而原有股东因体外债务问题,股权不断被冻结,司法拍卖。
4,公司股价由最高点22.96元,跌至2.21元,累计亏损67%。利润逐年下滑,2021年亏损额达11亿元以上。
交易对价
公司两次交易价格略有不同。

交易结构分析
采取分步交易,两次收购了10%的股份,接受表决权,成为大股东。一般而言后续应当有进一步增资转让计划,但由于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太糟糕,原有股东官司缠身,后续就没有新的计划了。
同样控股权没有溢价,朝阳国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主要是抵押担保,担保金额近100亿。
原有股东没有提供业绩对赌。

交易结果
市值大幅下跌,收购方投资亏损严重,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下滑,出现巨额亏损。
1,公司业务突飞猛进中形成的大量资产质量较差,存在大额的减值风险。
2、包括大量未建成的工程,偿债能力较差的客户,公司收购形成大量的商誉。
3,公司体外放了大量的杠杆,实际资产负债率要高于报表。
4,公司的短债较多,形成了大量的短债长投。
5,公司原有股东债务缠身,已经无力运营企业,原有团队尚未成型,就已解散。
三、比较分析
从两起交易结构上看,共同点有以下几:
1,两者都是国资收购民营环保企业。
2,都是以少数股权投资形式,获得控制权。控制权基本都没有溢价。
3,国资都是通过提供流动性支持,增信方式支持上市公司。
4,投资都出现较大亏损,企业经营都未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