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研究上市公司年报的时候,发现有一些企业主业很专注,财务报表结构简单,盈利能力很强,虽然他们没有做什么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但是他们的市值表现得还是很不错的。比如伟明环保。
然后我又看到一些企业,用了一系列的资本手段,然后主业下滑,市值依旧上不来。我想这个还是没有摆正上市公司发展的主次问题,先是公司,再是上市公司。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景津装备$$景津装备(SH603279)$ 。这是一家生产制造业企业,生产压滤设备,用于挤压含水固体的公司。可以用于污泥领域,化工领域,矿业等其他相关的工业领域。以前有个还有个上市公司,叫兴源过滤,也是干这个的,后来改名兴源环境,走并购路线资本市场炒作,把自己给玩死了。同样业务,不同结局。
一、报表分析
企业的估值=利润 * 市盈率。企业估值一方面看企业的净利润,一方面看PE倍数。有些企业的利润成长很快,可以获得不错的估值,术语叫PE/G,还有企业报表质量很好,成长性中等,也会获得很高的估值。比如爱尔眼科 $爱尔眼科(SZ300015)$
企业上市后,提升利润有两条路,一个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加利润,还有一种做好报表,调整利润。两者都会增加利润,前者靠实力,有难度,后者靠财务技术,短期有效,长期副作用。
如果一个企业仅是利润高,现金流差,财务杠杆大,券商推荐都会很谨慎的。而如果企业利润中等,现金流好,杠杆小,券商都会大胆推荐,这个时候估值会长得比较快,后者最大的问题是价格风险,有时增长不达预期。两种不同企业,研究员一般会支持后者。
我们分析一个企业,要从多个维度分析,首先看报表,报表先看盈利能力,然后看现金流(对应盈利能力的修正),再看企业的资产结构(考虑风险因素)。
以下是我的报表分析体系框架。

**从盈利能力上看,重点看利润率与收入的成长性。**
**我们发现景津的的收入年化增长率达到20%,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35%。** 业绩增长中有波动,这反而更符合现实,说明企业没有做盈余管理。利润增长超过收入增长主要原因是规模效应导致的费用管控,实际上也是品牌效应的提升,导致市场费用率的下降。


年报中显示,景津主业除了主业设备就是相关配件,十分专注,然后不断开拓各种新的应用领域(环保,化工,矿物加工等),就是把主营产品做到极致,然后不断的复制。这个跟纳瓦尔的观点一致,不断迭代+复制。
许多企业会认为自己的主营业务市场有限,实际上这是狭隘化主营了,景津早期做压滤机的,或者是做污泥压滤机的,但本质上是工业的脱水设备,所有工业的物理脱水工作都可以,这样应用领域是很广泛的。企业不能拿自己当个锤子,只能钉钉子,要提炼出可以扩大的核心能力,然后多个领域去扩张。企业不能什么行业都做,也不能只盯着眼前极小的领域。
**我们再看企业的毛利率与费用管控。**

剔除原材料之后

我们发现企业还是传统加工制造业,其中原材料成本占公司收入的56%,制造费用约占14%。如果剔除掉原材料的话,公司的生产费用大约大约占32%,管理费用占28%,税收占8%,净利润占32%。这样看企业的盈利能力还是很强的,1/3生产费用,1/3管理费用,1/3利润。许多制造业的原材料成本很高,波动很大,如果不能剔除原材料,毛利率就会失真。比如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的毛利率下降,并不是企业的加工制造利润率下降了,实际可能是上升了。

从变化趋势看,最近几年销售费用有大幅下滑,我们知道许多工业品的销售费用很高,主要是客户认知度很低,产品复杂,难以对比,需要一对一销售。而一旦形成了品牌,减少客户认知的过程,销售费用就会下降得很快,景津的销售费用在2020年大幅下降,公司的解释是疫情影响,虽然销售也同比增速放缓,但2021发现,销售大幅回升,销售费用率依旧低位,说明企业的品牌得到了认证,也可能是过去投入销售费用的方式方法不对,改进后效率大幅提升。
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在2019年有个大幅提升,然后稳定在30%左右这样导致2018至2020年的营业利润率,净利率都有较大的提升。2021年回调到合理水平。毛利率波动是合理的现象,受到市场,客观因素,财务处理等手段。许多企业的毛利率很稳定,很多是因为使用了财务手段,波动的毛利率反而更加真实可信。
景津的净利率做到13-15%,是非常难得的数字,我们还发现所得税实际费用率一直在20%左右,名义税率是25%,这个对于一家大型上市公司而言,没有做税收筹划是比较少见的,当然这也体现了企业的质朴的本色。
**我们再来看企业的现金流**,我们知道现金流=利润+营运资金占用+折旧

景津的现金流一直很好,主要体现在营运资金占用上,企业的营运周期从160天下降到79天。我们一般做营运周期分析,主要看应收,应付和存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