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十年来,从国家到沿江省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在上游,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在中游,江西、湖南、湖北三省建立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合力抓好湖泊湿地管理保护和生态修复。
在下游,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启动水环境综合治理 9 个重大项目建设,浙江湖州的水下森林建设,让太湖生态逐步修复。
仅 2021 年,长江两岸就完成营造林 1786.6 万亩,从高空俯瞰,长江 " 绿带 " 愈加明显。长江保护修复攻坚行动接续推进,着力解决长江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十年禁渔 " 让长江又 " 热闹 " 起来,赤水河鱼类资源量达到禁捕前的 1.95 倍,以鱼类为食的江豚也时常现身。2021 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比例为 97.1%,干流水质连续两年稳定达到Ⅱ类,沿江城市滨水空间重新回归百姓生活。


在重庆,果园港借力绿色智能港口,打造升级为长江上游联通全球的 " 中转站 ",成为内陆开放新高地。
在湖北,长江新区和经开区不断加强技术攻关。这家企业生产的电子级磷酸是芯片制造的重要辅助原料,过去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在江苏,坚持创新驱动,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加速成长。2021 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居全国第一。
截至 2021 年底,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53.02 万亿元,同比增长 8.7%,是我国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从 47.7% 提高到 50.5%。长江流域已经成为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