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欣宇 林清清
广州新一轮本土疫情来袭,不少市民发现自己的健康码被赋 " 黄码 "。未经涉疫地区怎么也被赋黄码?转绿还有 " 短暂 " 和 " 正式 " 之分?
日前,针对市民普遍关心的 " 黄码 " 相关问题,广东疾控中心、广州市卫健委、广州市政数局等部门进行了权威解答,记者梳理如下。

了解自己被赋黄码的原因
发生本土疫情后,之所以有部分市民会被赋黄码,主要是因为要降低潜在感染者的社区传播风险,为疫情处置赢得时间,疫情处置人员会对与病例存在 " 时空交集 " 的风险人员赋予黄码,促使其减少社会活动、主动接受核酸检测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上述 " 时空交集 " 该如何理解?
一是可能与 " 阳性病例涉及的重点场所或区域 " 存在时空交集;二是可能与 " 阳性病例接触过的人员在重点场所或区域 " 存在时空交集。如针对不少市民的疑惑 " 我没有去过涉疫地区,为何也被赋黄码 ",通常也与这两种时空交集有关。
具体有以下三种人群会被赋黄码:涉疫重点人群,即与病例同时、同场所及周围范围停留一定时间以上人员,赋黄码,需要进行核酸 3 天 2 检或 7 天 3 检;外省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市来(返)穗人员,自确定风险、推送排查之日起第 1 天、第 3 天分别赋 1 次黄码;省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区)跨市旅居人员,自确定风险、推送排查之日起第 1 天、第 3 天分别赋 1 次黄码。
若想更详细了解被赋黄码的原因,市民还可点开黄码下面的 " 原因 ",在 " 黄码状态详情 " 部分,可以看到关联场所以及赋码时间等。
黄码转绿分 " 短暂 "" 正式 " 两步走
10 月 28 日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屹就 " 黄码人员落实防疫要求 " 作出最新解释,若发现被赋黄码,请 " 即采核酸 ",做到 "3 天 2 检 ",少外出、少聚集,降低传播风险。
"3 天 2 检 " 指须在 3 天内进行 2 次核酸检测,2 次核酸检测间隔须 24 小时以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若第 1 次检测结果为阴性,健康码只是短暂转为 " 绿码 ",1 天后将再次转为 " 黄码 ",提示市民须按要求进行第 2 次检测。如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健康码才正式转为 " 绿码 "。
"7 天 3 检 " 同理,需要在健康码转为黄码后第 1 天、第 3 天和第 7 天(第 1 次与第 2 次应间隔 24 小时)进行检测。如 3 次检测均为阴性,则正式转为绿码。

由于短暂转绿、正式转绿的存在,所以在短时间内会出现黄码→绿码→黄码多次转换的现象,无需担心,按照要求到附近的 " 黄码检测点 " 免费完成核酸检测,耐心等待结果。在广东省内进行核酸采样的,假如为阴性结果,一般需要等待 6 个小时左右后转绿码;遇到大规模核酸采样,时间可能有所延长。
此外,还有这两种情况需要市民留意:
还没做核酸检测,黄码就转为绿码?这是由于在该人员被赋黄码之后,其上一次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才被上传至健康码平台,健康码平台依据该阴性结果数据将其转为绿码。
核酸检测结果符合解除黄码要求,但仍是黄码?这可能是因为你看到的尚是健康码系统过往缓存,可点击健康码下方的 " 刷新 " 按钮,获取最新数据。
(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
来源 | 羊城晚报 · 羊城派
责编 | 杨楚滢
校对 | 谢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