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上海音乐学院原副院长朱钟堂因病逝世,享年82岁

[复制链接]
悭谀 发表于 2023-3-7 23: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站文档手机双击全屏观看效果最好!如需充值或代为下载服务,请联系微信lovefeige007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音乐学院民进支部首任主委,上海音乐学院原副院长、副教授朱钟堂先生因病于2023年2月27日11时27分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不幸逝世,享年82岁。
LZYlnBfzKZCbNnOj.jpg

朱钟堂先生,1941年7月7日出生于上海市,祖籍上海宝山。1947年9月至1959年7月先后在上海市位育小学、上海市位育中学学习。1959年9月至1965年7月在上海音乐学院本科作曲系学习、毕业。1965年9月至1981年9月先后担任吉林省吉剧团创作员、指挥。1981年9月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1981年10月至1989年9月先后担任吉林艺术学院讲师、科研处副处长、音乐系副教授、教务处副处长、教务处处长。1987年12月担任第五届长春市政协委员。1989年9月至2004年7月先后担任上海音乐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处长,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1993年3月担任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一届人代会委员。1996年任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音协音乐教育委员会主任。1998年3月担任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二届人代会委员。2004年7月光荣退休。
Pp8U9Aa93P626P4u.jpg

1997年70周年校庆,朱钟堂、贺绿汀、朱践耳、江明惇

朱钟堂先生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学术视野开阔、勇于开拓创新、踏实负责肯干。在上世纪80年代吉林艺术学院的办学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曾荣获吉林省省直文化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90年代在上海音乐学院任职期间,他担任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和教务长,在新建音乐教育系、音乐工程系、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音乐剧系等多门新兴专业和复合学科作出卓越的贡献,曾获上海音乐学院先进工作者称号。
朱钟堂先生在完成繁重的管理工作同时,仍不辍教育教学和科研创作。朱先生教学耐心细致,注重因材施教,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作曲人才。曾执笔完成文化部部颁音乐专业教学方案,担任国家重点教材《中国艺术教育大系》音乐卷的副主编、《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组委会与艺委会的委员。
朱钟堂先生编写的《中小型器乐曲写作概论》《歌曲作法》《影视音乐赏析与写作》等教材影响深远,创作音乐作品交响诗《惊雷》、交响音乐《杜鹃山》(合作)、舞剧《潘金莲》《京剧对芭蕾的印象》等。他曾参与现代吉剧、京剧的改革与音乐创作,作品有《江姐》《秋月》《五把钥匙》等。他还是一位著名的影视戏剧配乐作曲家,先后完成《水晶心》《贺龙军长》《狼犬历险记》《来到人间》《无罪的杀手》《苦丁香》《奇缘巧配》《昨天、今天和明天》《原告没有出庭》《五色捻》等影视、话剧、京剧创作音乐。还创作有管弦乐、室内乐、艺术歌曲、佛教音乐多首,获奖项多次。
朱钟堂先生风趣幽默、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待人真诚、热心助人、要求上进。曾在多个岗位辛勤工作,其开拓创新的工作方法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给周围年轻同志及老师、学生们树立了榜样。朱钟堂先生退休后仍一直关心学校的各项工作,长期担任上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专家委员会顾问职务。
朱钟堂先生与人为善、襟怀坦荡;谦虚和蔼、平易近人;生活节俭、艰苦朴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他对子女从严管教,严格要求,他是子女做人的榜样。
(原标题为《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朱钟堂先生 | 树人立德,“钟”声永在》,有删节)
【声明】本站官方已审核发布资料均系官方通过公开、合法、收费渠道获得,网友自行发布资料平台只提供审核职责,资料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2411977441@qq.com),如对资料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个人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