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日前发言说,研究生教育代表着国家最高教育水平,目前出现的考研 " 高考化 " 趋势并不是好的现象,需要警惕。
考研 " 高考化 " 的确是越来越明显。首先是考的人越来越多,考研成了类似高考一样的常规考试。原因和就业难有相当关系,很多的学生选择将读研究生当成暂时的庇护所。研究生的扩招,使得涌入人才市场的研究生比例不断提升,客观上抬高了就业门槛,迫使更多人不得不为了就业而选择考研,形成恶性循环。
考研高考化的第二个特征是研究生选拔机制有 " 本科化 " 趋向,应考之术逐渐 " 刷题 " 化,这不符合研究生教育的应有目的。高考现在已经是普及教育没错,但正因为高考成了普及教育,研究生的教育更应侧重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考研 " 高考化 " 的一个重要根源在当下的 " 学历社会 ",所以如今找工作研究生学历成了 " 标配 "。以学历评价人才,就必然会出现本科不管用,要研究生学历,研究生不管用,要博士学历这样的学历导向,导致严重的学历高消费与教育内卷。
如何破解考研 " 高考化 "?从个人来讲要破解单一的择业观。科举时代,读书人没有什么出路,踏上 " 科举取士 " 独木桥是必然选择。不同于经济社会资源匮乏的小农社会,今日中国足以提供 " 使得个体获得充分发展 " 的外部环境,所以我们年轻人的择业眼界应当放宽一些,不要都挤在考公务员这条独木桥上,不要满脑子 " 央国政 ",把进入体制内作为择业目标。我们应当明白,在实践中获得的创新与知识并不弱与研究生教育,而从创业获得的成功与快乐也不见得少于 " 央国政 "。
从教育部门来讲,要适时调整优化研究生的选拔机制。并不是说要采取人为措施降低考研热情,毕竟参与考研是大学生的自主选择。但是研究生教育目的的不同,肩负使命的不一样,需要教育部门对此做出应变。正如梅兵代表所说,世界科技竞争越来越取决于 " 塔尖 " 上少数拔尖创新人才,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体制机制改革,让研究生站在创新的最前沿,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 " 高精尖缺 " 人才。一句话,让研究生教育回归初衷,才能站在创新最前沿,才能切合时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