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窄版
用户名
Email
安全手机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知识库
忘情谷
BBS
洞见天下
微信群
报告厅
千百度
新青年
商学院
藏经阁
雄企汇
数据库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网站工具箱
快捷发帖
深度行研
图表数据
搜索
搜索
热搜:
皮书
能源
环保
GPT
大模型
电子
大数据
互联网
教育
金融
地产
制造
钢铁
工程
保险
服务
公用事业
建筑
科技
健康
医疗
机械
半导体
碳
报告
商业计划书
智库
咨询
研究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file
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
忘情谷
›
休闲娱乐
›
琴棋书画
›
田艺苗:音乐理想是做一件“非你不可”的事情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田艺苗:音乐理想是做一件“非你不可”的事情
[复制链接]
硪丶承诺
发表于 2023-4-12 06: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站文档手机双击全屏观看效果最好!如需充值或代为下载服务,请联系微信lovefeige007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 孙媛媛
国民音乐教育不是为了造就更多音乐家,而是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
供图/受访者
田艺苗是青年作曲家、作曲技术理论博士、作家,曾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是国内古典音乐课程的首席IP,多年来致力于古典音乐的普及与推广。
从2016年起至今,田艺苗在喜马拉雅平台开设线上音乐讲座《穿T恤听古典音乐》《古典音乐很难吗?》《名曲密码》,专辑播放量逾4700万次,收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在新作《田艺苗的音乐课》的序言中,她写道:“国民音乐教育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造就音乐家,而是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
什么是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
从事多年音乐教学,田艺苗认为,教学是一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音乐教育,它不是表面知识的传播,更多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人的修养、气质和魅力的培养。“大师不怎么教学生,但他身边的学生总是进步最快的,因为在他身边有这样一个氛围。大师的朋友都是大师,来跟大师学习的人也都是领悟力很强的人,在他身边看到听到的都是开眼界的事物,就会进步飞快。”
田艺苗坚信音乐氛围能改变一个人。“有天赋的孩子,只要在好的氛围里,他就会茁壮成长。音乐教育跟其他知识灌输真的不一样,直觉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艺术培训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青少年美育、精神文明建设、大学生就业、艺术人才培养等历史使命,一个琴童从开始学琴到能够成为一个钢琴老师的时间,大约是20年。据有关统计,全国学钢琴的儿童约5000多万。在田艺苗看来,持续多年的“钢琴热”,其实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家长需要自己领略到音乐的美,才能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更好的情感链接。而音乐老师和孩子之间其实是一种深度的情感关系,孩子必须要非常相信你,喜欢你,他才会愿意弹琴,才会相信你说的”。
“音乐家是少数的,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但数得上来的音乐家只有郎朗、李云迪、谭盾等少数。一个社会其实并不需要太多出名的音乐家。而真正的音乐家不是教出来的,有些人天生必须要做音乐家,也许家里让他学法律,但过一段时间他还是会回来做音乐家。这是一个人的天分,他必须用音乐表达。”田艺苗认为,“无论是音乐教育,还是艺术教育,都是为了让人心里有一股热情在循环,这样你的人生就不会觉得茫然,不会觉得找不到动力,这才是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
田艺苗居住在上海时,常会去广场参加“落日音乐会”,在那儿弹钢琴,很多人来听她弹奏,帮她翻谱,帮她照明。冬天居住在深圳,家附近的小花园有人用音箱在公园里放粤语歌,大家就在旁边跟着唱。“人们喜欢音乐,人生就变得不同了。我们为什么要做音乐教育?根本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找到一种生命的热情。大环境下人们都喜欢音乐,这是一种很好的社会氛围,并不在于真的要培养多少音乐家。”
幼时萌生音乐之爱
巴赫有部著名的作品《马太受难曲》,是根据圣经的马太福音改编的,里面有一句: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你要找到你身上的财宝,这是你最珍贵的东西,可能是你的音乐天赋,可能是你的写作天赋。
田艺苗的父亲是音乐老师,母亲从事民乐,“小时候家里来来去去都是学音乐的学生,我在演奏、排练的氛围里长大,好像自然就决定了长大会从事音乐事业。”
田艺苗的音乐天分是最早显露的。两岁多,她的妈妈还有姑姑都在浙江粤剧团工作,跟着她们去看《红楼梦》,回家就给大人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学得特别快,听完戏回家就能唱了,而且能把曲调唱得很标准”。在幼儿园里,一整天大伙儿都围着听她把喜欢的歌全都唱一遍。小时候得了很多唱歌的奖,受到大人的许多表扬,这种镜映令她始终有信心从事音乐事业,“是对我的一种认可,让我找到了自己身上的财富”。
遇乘社交平台崛起的东风
田艺苗念大学时学了5年钢琴教育,读研究生时选择了作曲和音乐理论专业。2008年,朋友的儿子注册了新浪微博,希望田艺苗也注册微博账号来关注他。当时,微博给她认证的是音乐学院副教授,她把每天早上和傍晚听的音乐放在网上分享,睡前放一首晚安曲,那时一条微博转发量就有几千。接下来,很多大剧院、各地图书馆都开始去请她去讲课。
2010年,田艺苗出版了一本书叫《温柔的战曲》,收录了她在各类刊物上的音乐散文合集。签售时,粉丝说:“你写肖邦、贝多芬,不如你一边播放音乐,一边给我们讲和音乐相关的故事吧。”她听了之后觉得这个想法挺好。
她珍视自己在音乐方面所独有的灵气与天分,她把对音乐的感触写下来,以个人化的视角和观点进行阐述,宛如作曲一般。“我要把这种稍纵即逝的灵感保存下来,不在于我掌握了多少知识,重要的是我对音乐有一些特殊的想法和思考。”
于是,她写关于音乐家不同时期不同的曲子,曲子所具有的特点、好听在哪儿……慢慢就演变成了讲座。“所以,与其说我要去讲古典音乐,不如说是响应大众的需求。”
上小学时,田艺苗就获得演讲比赛第一名、作文比赛第一名,这方面展露的才能,结合她的专业,以及多年的积累成为《穿T恤听古典音乐》讲座的基石。这个讲座从2010年开始讲,到2016年恰逢喜马拉雅创立,平台上有很多网红主播,主办方希望做点有高度、优雅,面对知识分子、中产的内容,然后找到她。当时微博上粉丝已有几十万,加上在全国各地讲课,积累了很多主题,于是编成体系的内容,在喜马拉雅做了一年古典音乐讲座。正是这个讲座成为一个爆发点,现在,仅喜马拉雅平台上的订阅量已经有56万人。
田艺苗对此很感慨,之前在大学讲课,出书只能卖几千册,在网络平台上播讲,粉丝暴增,特别是一些二三线中小城市,他们没有机会像上海人一样,有最好的老师,听最好的音乐会,就通过线上方式来听她讲课。后来,田艺苗把《穿T恤听古典音乐》做成慕课,很多大学作为选修课播放,也有70万粉丝。两个平台就积累了百万流量,是她没想到的。
此前的种种积累汇集在一起,才有这样的厚积薄发。田艺苗也感慨说:“前面这些事情做着,就会有机会出现让你做成一件更大的事儿,这也是网络时代的机会。”
2020年6月,田艺苗离开上海音乐学院,建立了自己的公司。考虑到已经在网络上积累了很多粉丝,不如给大众讲课。“离开学校后更自由一些,可以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得更好。让音乐成为一种生活美学,美化大家的生活。我希望做的事情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但在学校的工作有很多束缚,有教学任务。沉静下来,我认为要专注做自己更擅长的事情。”现在,田艺苗70%的时间在录制课程,20%的时间在各地讲课,剩下10%的时间在家作曲。
找到方向 田艺苗是最早在网上讲音乐课的老师,也最早做音乐创业,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她认为可以帮助很多年轻人找到自己的方向。供图/受访者
除了在平台上推出课程,她也在“田艺苗的田”公众号上推课,有针对文艺青年的,有针对儿童学音乐的,今年会推出新的课程,之前都是音频课,新的课程换成了视频课。田艺苗介绍,新课程主要针对音乐生、音乐人和音乐老师,内容是处于网络时代,如何成为出色的音乐人。课程的灵感源自每次线下讲课,有很多同行来询问她,要不要音乐创业?要不要辞掉单位工作自己教学生?要不要留学?田艺苗是最早在网上讲音乐课的老师,也最早做音乐创业,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她认为可以帮助很多年轻人找到自己的方向。“网络时代要找到一些新的方向和角度才能让自己脱颖而出。”这类专业性强的引导,正好可以发挥她的优势。“我倒并不在乎有多少受众,而是更想把最擅长的、积累最多的理解表达出来,我觉得一定要去做一件‘非你不可’的事情。”
生命中的“无用之用”
除了音乐,田艺苗的爱好就是读书,“什么书都读”。在公众号上专门开了《审美人生读书课》,主讲艺术方面的书,比如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美食的艺术,试图将艺术的概念往外延展,成为生活方式。
去年在上海有6个月因为疫情原因没法出门,“动物关20天都要患抑郁症的,何况是人呢?”田艺苗利用这段不用出门的时间,在家里写想写的曲子,看一直没空看的书,因为有爱好,这段难熬的时间就变成了“偷得浮生半日闲”,“努力工作,是因为你心里有热爱的事情,人生就有一个目标,有一个热情所在”。
田艺苗还喜欢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O’Keeffe)的画,给她带来很多的触动和灵感。“这位住在新墨西哥州沙漠里的女画家,画了很多花,比如一朵硕大的马蹄莲,她把细节描绘得很精细,她也会把牛头、羊角画进作品里,她选择画进作品里的这些物件,还有她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令我特别喜爱她,也许是那种粗朴的美,对荒漠的迷恋,还有把牛头和花朵的元素融在一起,生与死之间的对立,以很美又很有诗意的形式表达出来,我特别喜欢这种风格的作品。”
“我们教小朋友学音乐、弹钢琴,其实是为了让他热爱音乐,让人生变得更丰富、更美好,并不是说生活里只有那些有用的事情,赚钱买房买车,光有这些是不够的。”田艺苗说,“人的一生很漫长,有很多低潮以及没法坚持的时刻,这时就需要有热爱的事物去鼓励你,让你坚持下去。你的热爱可以是音乐,可以是阅读,可以是歌唱,可以是一门艺术……一定要找到你特别热爱的,为了它,你也要过得很好。”
音乐是困顿时的救赎
当然缺少力量的时候,田艺苗会听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第四乐章,这首曲子令她感到振奋,“听了那么多的音乐,这首最正能量、最能够激动人心。听到它,你会觉得每个人都有使命感,要站起来,要继续战斗,要为了值得追求的事情去奉献人生”。她说:“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幸福的时候可能体会不深,但当你陷入困境时,才知道因为拥有喜欢的音乐,你心里在唱着莫扎特,才会觉得生活还是有希望的,每一天还是很开心的,生活没有那么黑暗。”
田艺苗每星期会登录喜马拉雅或其他平台的账号,浏览专栏下面的留言,很多人前来告诉她,因为音乐人生变得不同凡响。有一个粉丝参加马拉松,他一边跑步一边听田艺苗在电台里讲巴赫的《圣母颂》,然后他说跑到三江平原的时候,刚好听到这首曲子,让他觉得这是个神奇的时刻,自己的世界一下子被打开了。
对于许多人来说,学音乐是为了体验更多的感觉、过更好的生活。田艺苗观察到,很多中老年人因为喜欢音乐生活变得更有趣味。“人至暮年很容易感到失落和忧郁,因为人体的激素下降了,但如果有了音乐,他们去唱歌,学弹琴,生活一下子变得饱满起来,富有动力,人也仿佛年轻起来。他们对音乐的追求和爱特别真诚,没有功利性。而音乐注入生活,也让他们变得更优雅、气质更好。音乐,让他们变成了有追求的人。”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3月下旬刊
【声明】本站官方已审核发布资料均系官方通过公开、合法、收费渠道获得,网友自行发布资料平台只提供审核职责,资料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2411977441@qq.com),如对资料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个人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深度行研
图表数据
综合行研
Copyright © 2008-2023
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https://www.cnxiongqi.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风格购买及设计联系:13450110120 15813025137 QQ:21400445 8821775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克米设计
|
黑ICP备2023000012号-1
|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