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第一财经
在育龄妇女减少、生育意愿走低等多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和出生率继续走低。今年以来,出生人口继续延续下滑的态势。
为破解 " 不敢生、不想生 " 难题,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17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从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各个方面,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宁波上半年户籍出生人口下降超一成
根据宁波市卫健委最新发布的《宁波市 2022 年户籍人口出生预报》,上半年,全市共出生 13486 人(含补报 234 人),同比减少 1888 人,同比下降 12.28%。从当年出生情况来看,全市半年出生数为 13252 人,同比减少 1588 人,同比下降 10.70%。
预报指出,从各区(县、市)的人口出生数量看,鄞州区、慈溪市、余姚市、宁海县等区(县、市)的出生数居全市前四位,分别为 2302 人、2234 人、1778 人和 1530 人。综合预测今年全市户籍出生人口约 2.8 万人,较去年下降约 10%。
从孩次结构来看,宁波市上半年当年出生人口中,一孩出生人数 8790 人,同比减少 272 人 , 减幅 3.00%;二孩出生人数 4089 人,同比减少 1351 人,减幅 24.83%; 三多孩出生人数 373 人(其中三孩 358 人,四孩及以上孩次 15 人),同比增加 35 人,涨幅 10.36%。出生人口中,一孩率为 66.33%,同比上升 5.26 个百分点 ; 二孩率为 30.86%,同比下降 5.80 个百分点 ; 三多孩率为 2.81%,同比上升 0.54 个百分点。

根据河南省政府办公厅通报的 2022 年上半年省重点民生实事办理进展情况,截至六月底,完成新生儿 " 两病 " 筛查 36.91 万例、听力筛查 36.77 万例,筛查率分别为 99.25%、98.86%。去年同期,河南完成新生儿 " 两病 " 筛查 40.64 万例、听力筛查 40.61 万例,筛查率分别为 98.88%、98.81%。同口径下,今年上半年河南新生儿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9.5%。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出生人口数据也继续下降。
出生人口持续下滑,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育龄妇女数量的减少,这是出生人口逐渐减少的源头和基础。其次是当年年轻人生育年龄推迟,生育观念发生变化、生育意愿降低。第三,当前婚育成本显著上升,在现实的意义上挤压人们的生育意愿,比如经济负担重,年轻人没有精力带娃、怕影响职业发展等因素。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宋健指出,过去一年来,各地陆续修订完成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取消各类生育限制、出台许多配套支持政策、探索各种生育促进手段。但从生育相关指标和调查的生育意愿来看,效果并不显著。
一线城市全日托费用普遍超 7000 元 / 月
今年 8 月 1 日,求是网刊发了《求是》杂志 2022 年第 15 期内容,其中包括作者署名为中共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的文章《谱写新时代人口工作新篇章》。文章指出,随着长期累积的人口负增长势能进一步释放,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 十四五 " 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我国生育水平持续走低,近年来总和生育率降到 1.3 以下,低生育率成为影响我国人口均衡发展的最主要风险。
文章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加快,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社保体系逐步健全,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升,生育观念总体转向少生优育。2021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调查显示,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继续走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 1.64 个,低于 2017 年的 1.76 个和 2019 年的 1.73 个,作为生育主体的 "90 后 "、"00 后 " 仅为 1.54 个和 1.48 个。经济负担重、子女无人照料和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等因素已经成为制约生育的主要障碍。
这其中,在子女照料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郝福庆在 8 月 17 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内调查显示,婴幼儿无人照料是阻碍生育的首要因素,城市中超过 1/3 的家庭有托育需求,但供给明显不足,特别是普惠性服务供不应求。
国家卫健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司长杨文庄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表示,目前托育机构以社会力量投资为主,9 成是盈利的。2021 年的调查显示,全日托平均每个孩子的托费为 2700 元每个月,一线城市普遍高于 7000 元 / 月,超过绝大多数家庭的可负担能力。所以这也就迫切要求给政策、给补贴、给优惠,把托育机构成本要降下来,把服务价格降下来,减轻家庭的养育负担。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罗明忠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解决儿童无人照料难题关键还是要发展普惠性托幼机构,比如在一些相对大型的社区,建立公立的普惠性托幼机构。第一要建;第二是怎么分布,要根据人口分布状况和特点来合理配置和布局;第三要提高质量," 要是普惠性托幼机构做的太差,小孩父母也不愿意。"
《意见》明确,2022 年,全国所有地市要印发实施 " 一老一小 " 整体解决方案。公办托育机构收费标准由地方政府制定,加强对普惠托育机构收费的监管。要完善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人才等政策,鼓励地方对普惠托育机构予以支持。
这些难点需要有效破解
如何建立健全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也是一大重点。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目前虽然有的政策措施已经制定了,但是配套的政策措施还不完善,执行起来还有很多具体的困难和现实的障碍。比如,现在已经有多个相关生育假期,但是,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却还没有很好建立起来,导致用人单位负担更重,对于录用女性职工的积极性就会下降。
《意见》提到,要结合实际完善假期用工成本合理分担机制,明确相关各方责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职工假期待遇。
浙江省日前出台的《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在子女 3 周岁内,鼓励用人单位允许适宜远程办公的职工采取居家办公和工位办公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对因歧视产后返岗女性而受到行政处理或处罚的用人单位,依法实施失信惩戒。在女性劳动者产假期间给予用人单位 50% 的社会保险补贴,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或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
展望未来,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生育支持政策,仍面临挑战和难题亟待解决。杨文庄表示,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观念、政策法规、体制机制需要做彻底的变革。当前一些同志对人口问题的严峻性、重要性、复杂性认识还不足,对新时代群众的婚育观念、生育选择的变化了解还不深。因而对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决心不大,办法不多,效果也并不明显。
杨文庄说,最大的挑战是,群众关切的生育养育等方面的难题、困难还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破解。目前看,经济负担、子女照料、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仍然是制约生育的主要因素。迫切需要各级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决定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人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拿出真招实策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