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承办的第二十二次全国皮书年会(2021)平行论坛六“‘十四五’时期的城市发展与皮书研创”召开。来自全国社科院、高校系统和智库机构及全国皮书课题组、相关领域研究专家等60余位代表参会,围绕“十四五”时期中国城市发展趋势与重点、皮书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皮书研创与城市新型智库建设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尹涛介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是广州地区最早编撰蓝皮书的科研机构。2004年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开始合作,出版蓝皮书《2005年:中国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13年起广州社科院编撰的蓝皮书数量增至8本,涉及社会民生、经济增长、商贸发展、城市创新、文化进步、乡村振兴和城市国际化等诸多领域。他表示,广州社科院广州蓝皮书系列的品牌效应逐步形成,该书按特定体例真实记录了广州改革发展生动实践和辉煌成就,前瞻勾勒了广州改革发展相关领域现实走势和未来趋向,是广州市为数不多的地方特色鲜明、用学者观点和学术眼光分析研究广州的学术专著,可为有关方面熟悉市情、研判形势、制定政策提供接地气的参考,充分体现了城市发展与皮书研创的良好互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蔡继辉认为,本次平行论坛主要是面向城市类、区域类蓝皮书。他认为区域和城市发展在国家总体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图书编辑和出版的角度向城市类、区域类蓝皮书提出了加强本地特色的研究,加强专题性研究,加强比较研究、特别是与国际城市之间比较等良好建议。
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王磊作了“从城市收缩视角来看东北地区的城市发展转型”的主题发言。他认为,东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地区相比较而言,收缩性城市的现象更为严重,主要表现为经济衰退和人口流失,分析原因在于东北地区产业支撑薄弱、体制机制比较僵化、人才吸引政策成效不足等,最后提出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实施精明增长战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等建议。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副所长陈杰长期从事广州社会蓝皮书的研创工作,该蓝皮书已连续三年荣获全国优秀皮书奖一等奖。他在会上分享了广州社会蓝皮书主要研创经验,包括内容突出“四性”(即原创性、实证性、科学性、前瞻性),持续关注广州社会民生、社会治理、社会调查三大主题,汇集广州人口、公共服务、社会改革、社会群体、社区治理等方面的具体实践,并致力将皮书搭建成一个学术平台,汇聚广州社会发展领域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国际商贸研究所所长何江基于广州国际商贸中心蓝皮书的研究成果,分别从消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会展和客流物流等五个维度对比研究了广州与其他20个国际大都市的国际商贸中心指数,指出广州的国际商贸中心功能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优势,并提出以提升消费综合体验为主线,增强国际消费中心功能;以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为重点,增强国际贸易中心功能;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为手段,增强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功能;以线上线下融合为主要方向,增强国际会展中心功能;以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为重要抓手,增强国际航空航运枢纽功能;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根本举措,夯实国际商贸中心功能发展基础等对策建议。
国网河南经研院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白宏坤分享了河南省电力公司关于能源蓝皮书研创、能源大数据和智库建设的发展历程与成效,认为当前面临信息数字化、业务数字化、数字业务化等数据化转型大趋势,数据成为智库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建设重点;能源大数据主要运用于能源统计分析、能源监测、能源规划和能源服务等四大板块;丰富的数据资源为能源蓝皮书编制提供了坚实基础。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软科学所副所长徐卓顺梳理了“十四五”时期中国城市发展趋势与重点,指出皮书在城市发展中发挥了统筹协调规划布局、推动特色城市建设、为区域创新发展保驾护航等作用,认为皮书研创要坚持城市发展政策研究与学术研究并重,构建政府职能部门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加强先进研究方法的开发与应用。
据悉,9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联合承办的第二十二次全国皮书年会(2021)在广州顺利举行,共有400余人参会。本届年会主题聚焦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皮书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旨在分享交流皮书研创经验,探讨皮书在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和智库建设中的实践和作用。年会设置6个平行论坛,平行论坛六“‘十四五’时期的城市发展与皮书研创”正是其中之一。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周甫琦
【通讯员】穗社科宣
【作者】 周甫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
|